正文 汙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經濟特性(1 / 2)

汙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經濟特性

產業經濟

作者:張豔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工業汙水、民用汙水排放的規模不斷增大,對汙水處理行業汙水處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政府需要製定完善的汙水處理製度,從宏觀上加強對汙水處理行業的控製力度。汙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經濟特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製定的重要性,隻有完善的汙水處理製度管理體係,才能保證汙水處理行業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為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汙水處理;技術經濟;自然壟斷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1

汙水處理的含義,是指為使汙水達到排出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而對其淨化的過程。通俗的解釋為,汙水通過城市管網輸送到汙水處理企業,使用物理、化學的手段,去除雜質,對水進行的沉降、過濾、等水質調理的過程。

不同的視角,汙水處理有不同的說法:通過汙水管網收集用戶使用過的汙水,並輸送到汙水處理廠,企業使用物理、化學的手段將汙水達到可排放或可利用的過程,這是從服務的角度對汙水處理的解釋;從產品本身出發,為人類提供了幹淨的水環境的叫汙水處理;從環保的視角上看,通過人為方法來解決水汙染問題,減少廢物排放,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汙水處理的實質是采取措施改變汙水的性質,使其不對水環境造成危害。城市汙水處理根據處理的程度,可以分為一級處理(一級處理主要是物理處理)、二級處理(二級處理主要是生物處理)和三級處理(主要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進化處理,達到可回用的目的)。汙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經濟特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區域自然壟斷性

汙水處理行業具有區域的自然壟斷性。汙水處理行業需要專門的設備來經營,這些專有設備除了用於汙水處理企業外,別無它用。因此就需要金額巨大的投資,巨大的投資額短期內無法收回,形成大量的沉澱成本。較高的門檻決定了競爭企業不易加入進來,即形成自然壟斷。政府壟斷經營或由受政府管製的私人企業間接經營是大多數汙水處理企業經營的模式。我國初期的汙水處理廠大都由國家直接經營。但隨著汙水處理企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出現了公私合營和政府特許經營的汙水處理企業。

二、投資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

汙水處理行業屬於投資金額大,資金被占用強的行業:從市場價格來看,投資一座中型汙水處理廠需要九千多萬元,而大型汙水處理廠則要上億元。汙水處理行業屬於高固定成本行業。而汙水處理企業投入運營後,運行的成本不高。高固定成本和低運營成本成為汙水處理行業的成本結構的主要特點,所以該行業被看作是投資推動型行業。為了解決巨大投資金額的問題,政府製定了鼓勵社會資本加入該行業的政策。BOT、TOT等模式應運而生,並取得好的效果。同時,汙水處理行業是公益性行業,因此它的投資回報率受政府監管,一般較低,據統計,汙水處理企業需要二十到三十年才能收回投資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