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設立清晰的評估流程。首先,界定合適的評估對象範圍。由於經費和時間的限製,行為層麵的培訓評估不可能將所有基層公務員都作為評估對象。因此要挑選合適的一部分人作為樣本。其次,對數據庫進行重點跟蹤建設,分別數據整合,構建評估數據庫,在完善個人資料的同時,著重解決組織的集體性問題;檔案報告要全麵係統,要將原始評估數據資料全部歸檔,形成完整的體係;評估報告要詳細說明數據來源、統計信息、分析過程、積極消極因素、結論意見和改進方向。
3.修正政府本位主義。政府的培訓評估工作一般由內部培訓部門組織實施,因此要杜絕“為了達到高期望值對其中的一些消極因素隱而不報”的情況,保障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公正性。同時,消除政府本位主義就是要求基層公務員在進行培訓評估時放眼未來,掌控大局,不以自己或所在的小團體的利益而不顧政府整體的發展。當然,政府消除本位主義思想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培訓評估在此層麵的變革應根據行政環境、組織戰略發展的需要漸進改正本位主義,保障組織穩定發展的同時進行適時適度的改革。
(四)從成果層麵來說
1.創新指標體係將評估結果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公眾滿意度”指標體係是根據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創立的,就是將公眾對基層公務員工作的滿意程度落實到基層公務員的培訓體係中,從而判斷培訓是否為政府部門績效帶來了效益。[7]P42為保障基層公務員的個人權益,政府部門應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競爭激勵機製:對於在成果階段評估成績優秀的基層公務員,應適當給予升職加薪的機會;對於成績較差的基層公務員應給予批評警告。把培訓基金與公務員工資掛鉤,也有利於激發公務員參訓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促進培訓效率的提高。
2.出台法律及配套措施將評估結果與績效相結合。在成果層麵,建立專業的培訓評估機構對培訓結果進行科學係統、詳細有序的評估,並將評估結果與基層公務員的績效相結合。因為已經有了時間的積澱,政府部門可以根據現實的時代背景和組織環境,針對培訓評估的薄弱環節出台相關政策,或將已經成熟的培訓評估政策轉變為法律,使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有法可依,使培訓評估向製度化、法製化的階段邁進。擁有這樣統一係統的法律,不僅能使我國公務員培訓評估工作更加規範和標準,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培訓機構和基層公務員工作的積極性。
3.設置完善的評估方法將定量與定性評估相結合。定量評估一般為硬數據,就是從經濟角度綜合對培訓項目進行評估,從而計算出培訓為企業帶來多大程度的經濟或者其他方麵的收益。定性評估一般為軟數據,就是通過公眾滿意度、組織氣氛、組織團結度等較為主觀的描述性指標分級分等進行打分。
總之,采用柯式模型進行的培訓評估,可以更全麵的提高公務員培訓體係建設,為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奠定紮實基礎,為公務員團隊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保障政府公信力,形成良性循環,保證培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Kirkpatrick D.L.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The four levels,Berrett-Koehler[M].San Francisco,1994.
[2]範婧.基於柯式模型的中層管理者培訓評估體係構建[J].經濟師,2011(12).
[3]雷蒙德.雇員培訓與開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唐曉嵩.我國公務員培訓效果評估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5]張金高.公務員培訓評估機製研究——以西安市為例[D].西北大學,2009.
[6]孫文利.培訓評估模式與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以某國有石油公司培訓評估為例[D].西南財經大學,2009.
[7]繆裕玲,張宏.我國公務員培訓評估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理論導刊.2013(07).
責任編輯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