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問題淺析(2 / 3)

(四)培訓評估缺失定量評估。基層公務員內在的價值理念和潛在的工作能力,這些很難製定出客觀指標,且這一層麵的培訓考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定量分析難度很大,多以定性評估為主。培訓評估在這一層麵也缺乏相關的配套措施。第一,組織整體績效的提高很少以製度的方式與基層公務員的晉升、加薪相掛鉤;第二,國家對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雖然已經頒布了法規文件,但卻執行不力;第三,由於對培訓評估實施者缺失限製和約束條件,導致評估較易參入個人感情因素,使得評估結果不客觀;第四,培訓評估在本階段有財力耗費大、任務重的特性,然而當前財政上幾乎沒有為培訓評估撥款,導致培訓評估經費不足,財力無法保障,最終導致培訓力度不平衡。

三、提高中國基層公務員培訓有效性的途徑

(一)從反應層麵來說

1.加強培訓主體的重視程度。首先,培訓師在設計表格時可采用客觀和主觀相結合的方式。客觀方麵要從培訓者和受訓者兩個方向進行信息設計,注重量的安排。書麵意見方麵,可采取激勵懲罰措施,雙向增強基層公務員意見反饋時的安全感。其次,在評估實施過程中,對基層公務員進行實時監控,為防止“走形式”狀況出現,可以采取一些懲罰措施。同時對培訓師的工作也要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控製,增強培訓工作的科學性。

2.減少培訓主體的主觀性。一是培訓師在培訓評估中,應減少個人主觀性,保障數據的真實客觀性。同時,基層公務員也要減少主觀判斷對培訓評估的影響,盡全力給出與事實相符的評估分數或結果。二是培訓機構在培訓結束之後的調查和考試中應減少傾向性,保障公正性與有效性。三是培訓評估實施者,要與受訓基層公務員配合,並將培訓結果進行反饋和溝通,為進一步落實培訓評估的後三個階段做好基礎工作。

3.建設優質的培訓評估配套環境。針對不同的政策環境進行動態管理。設立專業部門單獨管理培訓經費,建立由各部門專項培訓評估資金、公務員工資扣除一定份額聯合組成的個人培訓基金賬戶,由公務員個人自由支配,自由選擇何時參加何種培訓。[5]P23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強化培訓成果。在製度環境方麵,培訓評估工作要與政府施政綱領相結合,根據現實要求製定適應基層公務員的培訓評估方案。

(二)從學習層麵來說

1.設立明確的評估標準。針對職能範圍不同的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可采用多種形式保障培訓評估的準確性。若偏重理論可以采用“考試”的形式,若偏重實踐可以施用“工作模擬”的形式。在評估標準方麵,為了形成定量的數據模式,專業的培訓評估工作小組可以將每一項評估指標分成四個維度,賦予權重;再將每個維度分成等級層次計算總的評估結果。要注意的是,製定評估方式和評估標準時,不要施予培訓者及受訓者太多壓力,這樣可以減少抗力,提高評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2.製定針對性的評估內容。應根據行政環境的不斷改變,著重把握內容“可行性”。隻有客觀和主觀信息都適應了行政內外環境的變化,隻有排除偶然因素的幹擾,培訓評估才能保證信息的穩定性和可行性。應盡量辨別諸多變量對培訓結果的影響,著重把握“信度”。提高信度的方法,即建立一個暫時不參加培訓項目卻與要培訓的人員有相似水平的對照組,運用對照組排除除培訓之外的因素對培訓成果的影響,使培訓數據有可信度。[6]P21

3.樹立評估監督機製。監督機製要貫穿於培訓評估的各個階段,尤其在“學習層麵”中的“考試”環節中要重視監督。政府部門應出台相關的政策,明確規定考場製度和評卷標準;清晰製定懲罰獎勵措施並認真執行考試的規定;基層公務員也要時刻自我監督,用認真和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完成培訓評估。同時,政府監察機構也要在實施中負起責任、杜絕腐敗,將評估考核結果及時有效地向全體公眾公開,受公眾監督。隻有培訓評估在陽光下進行,才能保障公民權益、政府部門公信力。

(三)從行為層麵來說

1.創建完整的時間安排。首先將培訓評估反饋給參訓人員,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否在進步,同時也要保障基層公務員的申訴權利,若遇到不合理的考核結果,基層公務員可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訴。其次,培訓評估結果要如期反饋給基層公務員的上級管理人員。最後,參訓人員所在部門將觀察結果再反饋給培訓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