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視意識形態的傳統文化基因,在揚棄中外文化中提升中華文化的吸引力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全麵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與世界,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後使之為我所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意識形態建設中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在批判繼承中提升中華文化的吸引力。
1.從文化哲學的理論層麵看,必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學習外來文化才能搞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從意識形態與文化的關係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學習優秀外來文化是意識形態建設的一條必然規律。“在文明社會,文化主要通過意識形態的途徑進行生產。”一定階級社會的主流文化必然屬於一定階級的意識形態。雖然文化與意識形態不能簡單等同,但二者密不可分,“文化總是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性,而意識形態也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性”[8]。人們接受文化的過程也是接受意識形態的過程。如果隻看到文化的意識形態性,否認意識形態的文化屬性,就等於否定了人類文化發展的規律,就會導致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實際上,就傳統文化而言,一方麵,傳統具有保守性,往往會束縛人的創造力;另一方麵,人們總是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突破傳統,揚棄傳統。由於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和曆史繼承性,在社會經濟基礎發生根本變化後仍然可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存在並發揮作用,當傳統文化中陳舊的意識形態因素因為經濟基礎的變化歸於消亡時,人們應當汲取也可以汲取其中可資利用的部分,為新的經濟基礎服務。習近平指出,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我們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人類創造的所有文明成果也要如此。隻有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其他社會思潮,才能形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占主導、其他意識形態在一定範圍、一定層次上與之互動互補的整體態勢,凝聚社會共識,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繁榮發展。
2.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層麵看,必須包容吸納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合理性才能繁榮發展中華文化
當前社會上存在著多種價值觀體係,這些體係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一定社會利益關係的價值表達。“既然這些價值觀體係反映了一些人的價值需求,那麼它們就在一定的範圍內存在,從原則上來說,也不能被消除。因此,在這種意識形態鬥爭中,我們不是采取對待虛假意識的方法從根本上否定這種意識形態,而是要吸收這種意識形態中的合理的東西,並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加以改造。”[9]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證明,簡單地排斥和否定其他意識形態、企圖形成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也是不可能成功的。馬克思主義對以往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始終是取辯證的否定態度的,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也是如此,它無情地批判其階級性和虛假性,同時也吸取其文化價值觀的一些有益成果,比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加以改造,賦予其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內涵。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是凝固不變的,它在對其他思潮批判的同時進行自我批判,在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基礎上包容吸納合理因素綜合創新,從而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完善,自覺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華民族具有綿延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形成了海納百川的獨特文化風格氣派。因此,我們不僅要從國家安全的高度、而且要從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的高度認識搞好意識形態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在開展正麵宣傳和輿論鬥爭的同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學習優秀外來文化,在包容吸納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合理性的過程中繁榮發展中華文化,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盧卡奇.曆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侯惠勤.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識?[J].紅旗文稿,2012(8).
[7]柯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8]張秀琴.論意識形態的功能[J].教學與研究,2004(5).
[9]王曉升.“意識形態”概念辨析[J].哲學動態,2010(3).
責任編輯 張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