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鄧小平在組織協調自身領導資源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舉重若輕的獨特風格,無論是鞏固領導經濟、思想、軍事等環節所需的威望,還是組建運轉有效的政策小組上,鄧小平都靈活運用了如下原則:1.話語權威與處事公正相結合。對領導人來說,個人謀斷欲成為黨的政策推行開來,離不開個人威望,而威望的形成依賴公正合理的處事方式。2.長期規劃與短期目標相結合。3.群眾支持與黨內支持相結合。鄧小平一生經曆多次政治鬥爭,唯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成為有威信的核心領導人;4.思想統一與軍隊忠誠相結合。擁有對軍隊的無可比擬影響力是核心領導人的標誌之一,也是統一改革思想的必要保證。偉大的領導人不僅要擁有為人民代言的能力,更要主動為人民代言。鄧小平簡潔明了的“白貓黑貓論”和“發展是硬道理”等妙語道出了人民的心聲,成為改革開放深入人心的“革命口號”。
4.高瞻遠矚的用人馭人
“識才難,非難;得才難,非難;用才難也。”[6](P244)鄧小平在領導中國改革建設期間,考察與培養了一批重要的黨政領導人,為中國共產黨繼往開來,推動改革開放事業繼續前行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事實證明,他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深謀遠慮籌劃捍衛了改革的成果。鄧小平認為選人用人是我們黨推進事業前進的重大戰略措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7](P180)。
鄧小平根據人才的能力和擅長領域安排了諸多領導小組,“如彭真領導政法小組,萬裏領導農業小組,宋任窮領導人事小組,餘秋裏領導工業、運輸項目,胡喬木領導黨史和意識形態,姚依林領導經濟,王任重主管宣傳,方毅主管科技,穀牧主管外貿和投資等”[1](P375)。鄧小平對這些人才的任用成功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局麵,為革新僵化的經濟體製作出了破冰者的貢獻。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有著豐富外交、科技、改革經驗的政治局委員江澤民映入了鄧小平慧眼之中,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中得到鄧小平的大力支持,成功當選為黨的總書記,繼續扛起改革的大旗一往直前。至此,在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者的幫助和支持下,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逐漸形成,並成功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向21世紀。
偉大的事業總是離不開傑出的人才,人才保證是事業成功的根本,鄧小平非常重視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在選人方麵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大原則——“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既保證了才力最大化的發揮,又穩固了改革開放事業道路的方向。在用人方麵,他一方麵時刻考察著自己選任的領導幹部,確保其主導的思想能夠一以貫之地執行開來,另一方麵他又不遺餘力地支持著自己認可的年輕幹部,幫助其樹立領導權威。實踐證明,鄧小平在發現和駕馭人才方麵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策略性的手腕,能夠充分依據黨的事業的需求選拔適當的人才擔任開路先鋒,充分發揮人才的效力,並努力選拔接續革命事業的人才梯隊。
三、結語
鄧小平的治國之術在某種程度上說為改革開放的成功起了保駕護航的作用,這不是唯我獨尊的權謀和霸術,更不是移天易日的政爭和黨爭,而是為了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繼承世界優秀政治文明而表現出的治國能力,它集中體現了作為政治家的鄧小平在治國理政、興民安邦領域的傑出才能,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他辯證開放的思維方式,果敢大膽的領導風格,突破常規的決策管理,講究效率的行事風格給我們當前正在進行的全麵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迪,值得我們深度剖析和認真學習。○
參考文獻
[1]傅高義.鄧小平時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2]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領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陳冠任.跟鄧小平學領導方法[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
[5]江澤民.在學習《鄧小平文選》第3卷報告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3-11-04.
[6]華閱編著.領導學[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0.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 吳自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