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9年4月29日,星期五。

晚上8點左右,貞德終於進入了奧爾良城。她當時穿著銀色的盔甲,拿著象征神的小巧旗幟,看起來英姿颯爽、美麗高貴。她那年輕的臉龐上始終帶著淡淡的微笑,仿佛慈悲的救世者。

長期被圍困,與外界隔絕的奧爾良城百姓,全部聚集在街道上,熱烈地歡迎貞德的到來。洶湧的人潮一波又一波,到處都有人高呼“萬歲!”人們爭相目睹她的風采。

貞德那不久前還拿著牧羊棒,在牧場上驅趕羊群的手,現在正巧妙地駕馭著因人潮而有些受驚的馬。這樣的轉變讓貞德覺得如同做夢一般,同時她也感到無比的幸福。

“神的女兒終於來了!奧爾良就要獲救了!”

百姓們喊叫著,流下激動的熱淚,將貞德和同行的士兵們擁入城內。

4月30日,星期六。

奧爾良城共有五個城門,其中一個麵臨南麵的盧瓦爾河。該處的盧瓦爾河約有300米寬。城門外有一座橋,可直通對岸。橋的另一端,英軍建造了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名叫托烈魯。除此之外,奧爾良城周圍還有1000個以上的小要塞,都是英軍用來圍困奧爾良的據點。

貞德走到一個要塞前麵,對英軍喊話:“我是貞德,神派我來此地!前些日子,我派使者送信到英國國王陛下和勃艮第公爵那兒,不料你們如此沒有信譽,竟然俘虜了我的使者,現在,請把他交還給我!另外,我希望你們馬上解除對奧爾良城的包圍,立刻撤退!奧爾良不是你們能隨便奪取的地方。我們的一切行動都是遵照神的意誌,是正義的!和我們敵對的話,最後隻能是自取失敗!以上這些,就是我最後的通告!”

不料,英國士兵不但沒有相信貞德的話,還用下流的詞語大聲辱罵貞德。

貞德不死心,又跑到托烈魯要塞前,把剛才的話說了一遍。英軍的指揮官沙霍克就駐紮在這個要塞中,她以為她的話會對沙霍克產生一點影響。結果,沙霍克對他的士兵們說:“大家不要聽這個魔女的話!什麼神的女兒,都是騙人的!”

貞德很氣憤,卻隻能無奈地退回去。

到了這種地步,再想和平解決,不使人民流血犧牲已經成了癡心妄想。除了打仗,根本沒有別的法子。

貞德決心等待兩三天後即將到達的增援部隊,並開始作攻擊準備。她還利用空暇時間,到醫院或學校慰問受傷及窮困受苦的人們,以堅定百姓的信心和意念。

在這段日子裏,貞德仍然不斷地祈求神的保佑與慈悲。

5月4日,星期三。

這天早上,王子的增援部隊終於抵達了。率領這批士兵的正是杜諾瓦伯爵。

援軍到達奧爾良之前,已經收到消息:英軍會臨陣換將,改由著名的猛將赫魯斯達夫擔任指揮官。

赫魯斯達夫作戰勇敢,少有敗績,是當時整個歐洲大陸都屈指可數的名將。法國士兵莫不聞之喪膽。

王子等人計劃在這位猛將到來之前,先作牽製攻擊。於是,杜諾瓦伯爵進入奧爾良城之後,先派出部分增援部隊攻擊一個叫做聖魯的要塞。

當時,貞德還不知道援軍已到的消息,她正在午睡。

就在她即將入睡時,突然被外麵的喧鬧聲吵醒。百姓們呐喊著,結隊從大街上走過。城市街道中心教堂裏的鍾聲也震耳欲聾地響著。

難道是英軍攻進來了嗎?

貞德派人出去查看。原來是百姓們看見自己的軍隊終於來了,心裏都興奮異常,再加上看見援軍正在攻擊要塞,就更加狂熱難抑。他們拿著斧頭、刀刃或鐵棒;也有的人拿著武器,迫不及待地想展開行動。

他們沒有指揮官,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與大局可能並沒有什麼影響。可是,他們實在太興奮、太狂熱了,忍不住要為祖國盡一分心力。

貞德這才知道援軍在杜諾瓦伯爵的率領下已經進城,並且正在攻打聖魯要塞。她急忙穿上盔甲,拿過小旗,跨上馬背,向城門跑去。

要塞離城門隻有一公裏。貞德趕到時,第一次攻擊已宣告失敗,百姓和士兵們亂哄哄地往後撤退。

貞德在白馬上揮動著手中的小旗,她激動地喊:“轉回頭,不要跑!現在是最好的攻擊機會,跟我來!”

她驅策坐騎,一直衝向要塞前。百姓和士兵們受到鼓舞,士氣又重新高昂起來。他們轉過身,跟隨著貞德,再次攻上要塞。

不久,要塞被徹底摧毀。奧爾良的百姓和士兵們凱旋回城。

為了慶賀這首度的來之不易的勝利,城內教堂裏的鍾紛紛響了起來。

攻擊要塞時,雙方短兵相接,廝殺得慘不忍睹!當時的習俗是捉到敵軍的騎士,可以獲得獎金,所以,騎士們大都被俘虜。至於傭兵和步兵,則都被殺死。

貞德看到屍橫遍野的景象,不禁流下了眼淚,為自己的士兵,也為敵方那些本沒有罪的無辜的人。

這就是戰爭!貞德第一次正麵麵對的戰爭。

5月5日,星期四。

這天是升天祭,按照當時的規定,祭日是不準打仗的。所以,貞德命令部下停戰,自己也脫下了笨重的盔甲。她寫了一封信給英軍,要求歸還俘虜。可是,英軍沒有答應,並且又用極其惡毒的語言辱罵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