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保證書,不如教孩子學會分享
國家“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後,家長們真的準備好了生二胎嗎?這個準備不僅是父母自身的準備,還包括與大寶作好溝通,讓大寶同樣做好準備。父母應當提前教育大寶學會與未來的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愛。
類似《二胎保證書》的新聞一出,很多人對孩子的自私和莽撞感到吃驚,也迷惑為什麼我們自己做哥哥姐姐的時候沒有這麼多問題。這也許跟孩子的年齡有關。年齡大了,她會想明白很多事情,年齡小的又懵懂無知,有搶奪的天性但還沒有脅迫的這種概念。
我們那個時候的兄弟姐妹大多差個兩三歲,當你還沒學會接受時,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而我們現在的單獨二胎家庭,由於政策問題,當他們準備生第二胎的時候,第一個孩子已經到了八九歲的年齡,有一點主見,但心智又尚未健全,他們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對利害關係也不是很清楚,卻已經有了足夠的衝動和傷害自己的能力。
近期發生的這兩起比較極端的事看起來是個案,所反映出的社會生態其實是個普遍問題。在孤獨中長大的單獨家庭自己都沒感受過兄弟姐妹之情,又怎麼來教育孩子接受?周圍的小朋友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她也無從感受有哥哥姐姐的好,這是時代造成的遺憾,當然不能由孩子來獨立麵對。
在處理這樣的問題上,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采用類似的辦法,我們都理解這種辦法的良苦用心,希望把問題拖到以後才解決,希望用時間來彌補傷痛,用時間來證明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其實都很偉大。
時間的確可以讓一壇酒變成佳釀,但也可能讓一壇酒變酸。
保證書可能是個緩兵之計,但總有一天要麵對問題的。很顯然,孩子理解的“第一愛她”,是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東西更多的關心,而不隻是口頭上的承諾。如果是這樣,那麼她以後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因為很明顯,一個8歲多已能照顧自己的孩子跟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嬰兒相比,誰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更多一點?
在父母眼裏,這很正常,但在孩子眼裏,這可能就是一種傷害。這個年齡段你跟她講道理,講責任或許有用,但用處不會太大。
單獨二胎也好,以前的多子女也好,第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唯一的,我們很難區分出愛的不同。隻能生一個的時候是全心全意的愛,能生兩個的時候難道就不是了?所有的家庭都可能麵臨這個問題。
從這些孩子身上可以看出自私的影子和教育的缺失,看到好的東西想據為己有,看到好吃的不願意分享,這裏麵當然有教育缺失的成分,也有天性的成分,但不能簡單地以對錯好壞論之。從小在一個萬般寵愛的家庭裏長大,突然出現一個與之分享的人,哪個孩子都會有不安全感,這是很正常的事。在這一方麵,教育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多說幾個孔融讓梨的故事也不見得能夠消解這種不安全感。
所以,保證書其實隻是一場鬧劇,不會起到有效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小學會分享,這種分享要從平時他和同齡人玩耍時就開始灌輸。
懂得分享其實是一種快樂,愛不會因分享而減少,反而會進入到正麵的循環,讓你擁有更多,同時愛其他人也是一種樂趣,那麼,當他身邊多了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時,他就不會那麼抵觸,甚至可以欣然接受了。(本文摘自騰訊教育,原文標題為《父母與其寫“二胎保證書”不如讓大寶懂得分享》,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