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二胎真的是種“威脅”嗎?(1 / 2)

二胎真的是種“威脅”嗎?

在美國,有接近80%的兒童有至少一個兄弟姐妹(據美國2009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即使在實施計劃生育政策30餘年的中國,2005年的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也顯示,在0-30歲年齡段獨生子女隻占同齡人口比重的29.3%。在如此眾多的非獨生子女家庭當中,二胎降生對頭胎兒童真的存在普遍的“威脅”嗎?心理學家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手足之爭,真有那麼嚴重嗎?】

以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學家認為,對於先出生的孩子來說,新生命的降生是一種壓力,是兒童期一種重大的創傷經曆,他們會體驗到強烈的嫉妒。“手足之爭”(siblingrivalry)一度成為社會上的熱門詞彙,心理學家圍繞這一主題撰寫書籍,幫助應對兒童可能出現的問題行為,深受家長歡迎,例如《和平相處的兄弟姐妹》(SiblingswithoutRivalry))(Faber&Mazlisch,1998)就一度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

麵對弟弟妹妹的到來,家裏的老大到底會受到多大影響?“手足之爭”真的不可避免嗎?眾多育兒文章都在談論這些問題,但事實上,設計嚴密、長期大樣本追蹤的可靠研究證據卻非常少。根據現有的研究,可能隻能給這個複雜的問題提供一個初步的答案。

不過,確實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家庭成員的加入對年長孩子的負麵影響被高估了。發表在2012年《心理學公報》(PsychologicalBulletin)上的一項元分析在總結了43項相關研究後指出,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頭胎兒童會在弟弟妹妹降生後持續表現出破壞行為,或者出現適應不良的問題。

總的來說,他們有損失,亦有成長,也可能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很難用簡單的結論概括這個階段會發生什麼,但毫無疑問,事情沒有有些書上描繪的那麼糟糕,也比大部分家長的預期要好很多。

【眾多影響因素】

在上述論文中,作者指出,頭胎兒童在迎接新生命時的表現與很多環境因素有關。例如,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母親的情緒狀態。女性產後抑鬱發生率約為15%-30%,這種不良情緒狀態對新生兒和頭胎兒童都有不利影響。此外,新生兒降生後,由於照料頭胎兒童的精力和時間減少,母親可能更少對頭胎兒童表達溫暖和關心,而更傾向於使用限製和懲罰來管教兒童,這也相應增加了頭胎兒童出現問題行為幾率。

例如,兒童會變得富有攻擊性,或者在和他人交往時表現的退縮,出現更多的負麵情緒,等等。

很多研究認為,二胎的降生並不會直接導致頭胎兒童的問題行為,而與母親關係的惡化則會導致這種結果。母親使用體罰次數越多,這種可能性越大。

一項對440名頭胎兒童長達6年的追蹤研究顯示,生二胎導致母親工作時間變短,照料新生兒時間增加。這種變化對頭胎兒童來說有壞處也有好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家庭的經濟收入減少了。

對頭胎兒童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在自己身上支出的教育培訓和娛樂資源都會變少。研究發現,兒童的學業成績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與母親的關係也可能變差。但排除了經濟因素的影響後,這種負麵效應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