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談話錄

歌德真正的心靈上的活動與訪問者關係不大,而是在他自己的小圈子裏。他最信賴的幾個朋友,其中有他的學生和秘書,還有他的家庭醫生,以及被聘為王子家庭教師的自然學家。

1823年,30歲的苦學者,同時也是歌德作品崇拜者的艾克曼到了魏瑪。他後來成了歌德不可或缺的助理,他有一部作品叫做《歌德談話錄》。書中記載了歌德對艾克曼所說的,類似政治遺囑的話:

詩人從政並結黨結派,一定會招致毀滅。詩人必須以自由精神來判別世事,從而避免偏狹盲目的憎惡。

詩人以個人及國民的身份,愛自己的祖國,但詩中美麗、高貴的力量及活動,是不應該受空間限製的。詩人隻是寫自己所見之事,所以不應被束縛,而應像一隻自由自在的兔子,行走在普魯士或其他民族的土地上,絲毫不應該擔心天空中是否有長著利爪的老鷹。

熱愛祖國的定義是什麼?做一個愛國者而活躍的意義是什麼?詩人在一生中,若能與有害的偏見爭鬥,鄙棄狹隘的意見,啟蒙自己的民族精神,純化興趣,為精神誌向與思考方法日益高貴而努力,這就是熱愛祖國的定義。如果對詩人的這種胸懷不抱感謝之心,而另有所求的話,就像要求一個帶兵的隊長,為了成為真正的愛國者,擱下本身的使命,卷入政治革新。隊長的職責是什麼?是訓練軍隊,使每一個軍人都服從命令,有較強的戰鬥力,在國家瀕臨危機時,能發揮軍隊的職責。所以對於隊長來說,盡自己的本分,不插手政治,這才是真正的愛國。

我對於一切越俎代庖的事都嫉之如仇,尤其是有關國家的事,一不謹慎就會給人民帶來災禍。

你也知道,我並不理會別人的批評,也對政治充耳不聞,我隻是賣力地盡我的本分,然而在某些人看來,我似乎是個冷漠無動於衷的人,這也是我輕蔑政治黨派的原因。

圍繞在歌德身邊的另一群人,便是他的家人。歌德十分寵愛他的獨子奧古斯特,而奧古斯特完成法律學業後,便與歌德以前一樣參與魏瑪國政,擔任公國藝術與科學設施監督的助理。克麗斯汀死後一年,奧古斯特結婚。他的嶽父是普魯士軍隊少校,嶽母是魏瑪的宮廷女官。1818年,奧古斯特的兒子誕生,歌德享受了一段含飴弄孫的快樂日子。之後奧古斯特的婚姻出現了危機。奧古斯特本身其實也很有才能,但父親歌德聲名太盛,他始終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

1823年,歌德前往波西米亞溫泉度假,在這裏,他又一次受到了心靈的傷害。溫泉旅館主人的孫女烏麗卡年輕美麗,性格活潑。歌德對她的感情由父親般的慈愛逐漸發展成年輕人一般的熱情,當74歲的歌德向19歲的烏麗卡求婚時,周圍人反對的情形可想而知,但最令歌德難受的是烏麗卡模棱兩可的態度,最後歌德放棄了。這段暮年之戀促使歌德寫成了新的詩作,在這首詩中,歌德將一切有關個人的意念都表現了出來。從1831年他寫給朋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對這段生活的思考:

到了晚年,我的一切越來越具有曆史性。過去的事,就如同在小地方看遙遠國家所發生的事,過目即逝,並不特別注意,但我對於自己本身,越來越覺得具有曆史性。

為了說明自己的精神是與周圍環境互相依存而成長的,他不斷地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確,在我漫長的一生中,該忍耐的都忍耐了。可是老實說,我所聽、所看、所區別選擇的,多少都憑借某種技巧。賦予生命以重現的力量,是我一貫的表現。我並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由本身的睿智而產生的,我隻是提供數據,作為他人的參考。”

對歌德來說,個人存在價值失去得越多,對於世界發展的反省也越多。對於當代的年輕人,歌德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歎息道:

年輕人忙碌著嚐試極端,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隻是思考著、忙碌著,不曾了解活動的意義,也不理解自己采用的方式……衝動的年輕人隻是被時代的旋渦所吸引。豐富和快速的時代潮流使人們感到驚訝,莫不為此而努力,例如鐵路、郵政快信、輪船及其他更便利的交通。雖然他們已盡了力,但由於教育程度的限製,也隻能停留在平凡中,無法獲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