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聯賽的最大功臣是格裏克,他在這四場比賽中的打擊率高達.529。貝比·魯斯的成績也不錯,全壘打兩支,其中的一支還是在棒球史上留名的超級全壘打。這一年,他的打擊率是.341,全壘打41支,得分120,打點137。他自己認為表現得還算差強人意,可是已稱不上十分傑出了。
一去不複返的輝煌時代
不知不覺貝比·魯斯已經38歲,算是一個老球員了。他腳部的毛病越來越嚴重,兩三年前還能在球場上生龍活虎地跑跳,現在卻遲鈍多了。每當他安打上壘之後,往往需要其他的年輕球員代跑。到了正式比賽的後期,在外野的守備位置也時常要別人來代勞。
1933年按照舊規矩簽訂新合同時,魯伯特先生提出要降低貝比·魯斯的年薪。因為曾經顯赫一時的他顯然已經逐漸在走向下坡路了,而且由於他的一些原因使洋基隊輸掉比賽的次數也不少。現在還麵臨著全行業的經濟不景氣,球隊的經濟也越來越艱困,貝比·魯斯的年薪大幅度地降低到5.2萬美元。
貝比·魯斯現在像是又回到十年前的狀況。其實,1933年貝比·魯斯的成績並不遜於前一年,而且出場次數還比上一年多。打擊率仍有.301,打點103,全壘打24支。雖然格裏克始終以貝比·魯斯為目標,希望能在全壘打上勝過他,可是他這一年還是沒有趕上貝比·魯斯。
1933年,洋基隊的戰況由盛而衰,似乎回到了很久以前與華盛頓參議員隊的一戰,完全沒了前一年勇奪美國聯盟的冠軍以及在世界聯賽中輕鬆奪冠的盛況。這場比賽一開始就呈拉鋸戰,洋基隊僅以一分的些微差距領先到第九局。
這場比賽之後,洋基隊就每況愈下。8月間有一場比賽還沒打完就被判輸,因為洋基隊一直掛零,這種紀錄是洋基隊參加比賽以來的第一次。
1933年,芝加哥一報社的體育版主編首次發起組織棒球明星隊,舉行對抗賽的活動。年近40歲的貝比·魯斯榮幸地被選為美國聯盟的明星球員之一,其他的球員都比他年輕多了。
貝比·魯斯自知現況不佳,擔心自己會表現得像三流球員,令自己難堪,因此一再督促自己要全力以赴。明星隊的對抗賽吸引了不少的觀眾,報紙、廣播等更是以此為熱門新聞,因此他就更誠惶誠恐了。
比賽的第三局,貝比·魯斯擊出一支全壘打,他極力讓自己的腳步顯得很靈活地跑過各個壘包。對方當然也不是弱者,他們的守備幾乎無懈可擊,有幾支幾乎可變成安打的球,都被他們以精湛的球技接住,明星隊的攻勢因而被瓦解了,不過最後仍以4∶2的比分贏了國家聯盟。
1934年是貝比·魯斯在洋基隊的最後一年,他的年薪再次下降,隻有3.5萬美元了。雖然還沒有人稱他為“老魯斯”,可是他自己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對外野的守備已經力不從心,出場的次數也減少到125場,打擊率退到.288,全壘打隻有22支,終於被格裏克趕超了。洋基隊在聯盟的名次和上一年一樣,仍然位居第二。
這年,日本《讀賣新聞》再次主辦活動,他們依舊堅持邀請貝比·魯斯參加訪問。貝比·魯斯欣然答應了,《讀賣新聞》還資助了他很大一筆旅費補助。貝比·魯斯終於可以前去日本參觀了,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小心願。
日本的旅行給貝比·魯斯留下了愉快的回憶。訪問隊伍與上次僅有美國聯盟球員的情形不同,是由兩個聯盟的明星球員所組成。當然這些明星球員都是“大牌”球員,格裏克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些“學者型”的球員,是因為他們熟諳外語,能以流利的日語與日本人交談。浩浩蕩蕩的球隊由馬克教練帶領,貝比·魯斯則擔任球隊的指揮。
在東京銀座街道上,前來迎接他們的球迷足足有好幾公裏長,就像迎接凱旋的英雄一般。他們深深為數百萬的日本球迷的熱忱所感動。在他們所到之處,無一不受到最熱情的款待。
東京神宮棒球場與甲子園的規模都很大,設備也非常先進。美國除了洋基棒球場與克利夫蘭棒球場外,都無法和它們相比。貝比·魯斯他們的遠征隊伍分別與日本的大學棒球聯隊及國家代表隊比賽。日本棒球代表隊的守備實力非常強大,出乎貝比·魯斯的意料。日本球隊擁有好幾位一流的投手,不過他們的打擊力比較差。在打擊方麵占優勢的明星球隊最終還是戰勝了日本棒球隊。可是日本的球迷並不因此而覺得泄氣,每場球賽都是大爆滿。
日本主辦單位共準備了四種獎杯,分別在打擊率、全壘打、打點、投手方麵各設一個。除了最佳投手獎之外,貝比·魯斯拿走了其餘三項,這讓年輕球員既敬佩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