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心胸外科召集醫院麻醉科、手術室、檢驗科、ICU、醫務部等相關科室人員進行大討論。王進東對老吳的詳細手術過程進行了分解,並要求每個人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對待這場手術。王東進說:這樣的手術,可以說眼睛都不能隨便眨一下,眨一下,病人的生命就立即沒了,術前、術中、術後,各科室必須“眼都不眨”,齊心協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手術定在了8月23日早上8點,手術前,需要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吳金水簽字時,手抑製不住地抖個不停,他心裏明白:手裏簽下的,是一份生死文書,接下來,他將奔赴的,可能是戰場,也可能是刑場。
早上9點,吳金水在家人的陪伴下被推進了手術室,以王東進主任、潘俊博士以及麻醉師駱璿、體外循環師陳揚為首的手術團隊和護士已全副武裝。
麻醉前,王東進醫生緊緊握了握吳金水的手,堅定的看著他說:“放心吧,老伯,你安心睡一覺吧,我會把你平平安安地帶回來的!”吳金水信任地看著他道:“好,那我這就安心地睡了啊!”
早上10點,麻醉生效,吳老件失去知覺,各項準備開始。取出心髒之前,醫生們為吳金水建立了體外循環係統。應用人工管道將代替老吳的心髒,將他體內的大血管與人工心肺機連接在一起,借用體外循環取代他的心髒功能。
10時30分,吳老漢的血液不再通過心髒循環,體外循環機開始轉動,半小時後,吳老漢自主心律恢複,血壓也慢慢回升到了正常水平。然而,體外循環機畢竟不是心髒,很可能導致出血、栓塞、感染等並發症,因此使用時間極限一般為6小時到8小時,時間越長,病人出現的危險就越大。這也意味著,即使體外循環過程中老吳不出現任何意外,那顆取出來“修理”的心髒,也必須在8小時內完璧歸趙,重新上崗!
因此,除了技術難關,王東進和他的團隊麵臨的最大問題還有時限問題:最遲8小時之內,他們必須完成六場手術的接力賽:心髒瘦身、自體心髒移植術、二尖瓣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修複成形術及房顫射頻消融術!即不可出一絲差錯,也不可有一秒延誤!
11點10分,老吳的心髒停跳,爭分奪秒的“修心”手術開始!
王東進熟練地用手術刀打開了吳金水的胸膛開始“摘心”。很快,那顆給吳老漢帶來無盡痛苦和煎熬的心髒瞬間暴露無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心髒露出時的景象依舊給在場的醫生護士帶來極大震撼,吳金水的心髒實在太大了,用“大如足球”都不足以形容!
接下來,在王東進教授帶領下,手術團隊,開始對吳老漢巨大的左心房進行部分切除。巨大的左心房壁,像長期被撐著的皮球壁一樣,又薄又脆,在這樣的組織上進行切割,其難度可想而知。為了準確下刀,王東進與助手潘俊密切配合,潘俊將嬌嫩的心髒小心翼翼捧在手掌固定好,王東進執刀,通過手感判斷出已明顯無功能、變得纖維化的左心室肌肉,然後,鎖定病變區域,環形切除病變的大部分左心房壁。接下來,必須抓緊縫合“減肥”的切除傷口。隨後,再采用“折疊”的方法,在心髒組織的邊緣縫線,然後將線一抽拉,就把其他殘留的“多餘”部分“折疊”起來了。
半小時後,左心室內徑由原來的15厘米成功縮小到6厘米,心髒大小回歸正常。第一步,心髒“瘦身”術完成!
此時,吳老漢的心髒已擅離崗位,單獨“旅行”半小時。奇怪的是,離開了身體的心髒,就這樣被“大修大整”,不怕壞死嗎?如何讓它在被整修的同時保持“活著”呢?
事實上,一旦心髒血液供給停止,心髒就會停跳,並開始壞死。為了減緩這一過程,通常在心髒移植手術中,捐獻者的心髒從其體內摘除後,必須冷藏保存在密封和流動的冷卻液中進行攜帶。即便如此,壞死也緩慢地發生,保險時限是4至5個小時。但在本場手術,需要對取出來的心髒一直進行手術操作,不可能放在密封的冷卻液中保鮮。
因此,專家組設定的心髒保鮮方案是:為防心髒長時間脫離胸腔,全身髒器都處於相對缺氧狀況,不利於保護其他的髒器,大部分“整容”手術,盡量將心髒放回胸腔內進行。但胸腔被打開暴露在常溫下,溫度太高,不采取措施,心髒很快就會 “壞掉”。如何才能給心髒降溫? 王東進指揮醫護人員,在吳金水胸腔內用冰屑“物理降溫”。冰屑一旦融化成水,就不斷從胸腔抽走。同時,還為心髒注入了心肌保護液,通過藥理保護心髒。但即便這樣,離開身體的心髒也隻能勉強維持4個小時左右的活度……
顯然,無心的人,和無人的心,即使在現代高科技的精心庇佑下,也都很難單獨存活下去。所以,手術中,無論是脫離了吳老漢的心髒,還是失去心髒的吳老漢,都苦苦掙紮在生命線上,任何一方堅持不住,手術都將失敗。手術早一秒完成,就少一分風險。
心髒瘦身術後,需要再完成二尖瓣、主動脈瓣和三尖瓣等四個心髒瓣膜的更換和修複。還需要對殘留的左心房以及右心房進行射頻消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