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也決不讓別人做到;自己沒有的,也巴望別人沒有。這種“熱
愛”地方的心理,是把一個地區當成一個個體農民心中的小家,
是封建諸侯割據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就沒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也是在各種大小不同範圍常犯窩裏鬥的根源。
當然,我不是說有價值的文物古跡不要保護。保護與否,必
須先作價值認定。這種認定,不應隻是憑“很有曆史價值”、“很
有研究價值”、“很有保存價值”的概念,這是抽象空洞的,要有
科學的令人信服的實際內容。所謂“價值”,我以為應當體現在,
一是有利於對曆史文化本質的認識,溫故對於知新有作用;二是
確實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有過影響,留下思想精神財富,仍有民主
精華可以借鑒的;三是對於某一曆史時期起物質佐證作用,且在
整個國內己經不多的;四是確有獨特藝術價值可供大眾欣賞的。
譬如常州市區前北岸的趙翼故居,我以為不僅應當保留,還
應修複,當然要說出點具體理由:一是趙翼史學上的地位極高,
其考史名著《廿二史劄記》聞名中外,1910年日本史學界以投票
方式選舉“中國史學十傑”。他與孔子、左丘明、司馬遷同列其
中,日本京都大學還開設了《廿二史劄記》課程;趙翼治史是因
“曆曆興衰史冊陳,古方今病轍相循”,為探索治“今病”的“古
方”,至今仍可作為鏡鑒。二是趙翼的詩歌不沉溺於個人憂樂得
失,具有批判精神,能從宏觀角度對事物作哲學的思辨,不滿足
於感,而潛心於悟,有博大的胸懷,是高於常人的詩歌境界。他
的詩及論詩所創理論,對當時詩歌乃至對當代詩歌創作都有指導
意義,他的千古絕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句,
至今整個中國幾乎無人不曉,文學巨匠茅盾都感其詩意而親筆書
錄它,自勉也勉人,被應用率有誰能超過?而且還將被後世廣為
應用。常州所出的曆史文化名人,有幾個學術上能達到他這種地
位?又有幾個的作品思想能像他這樣還在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遠
遠不止常州人的?他的故居有五進,雖頭進、五進早己拆毀,大
部分還是存在著,雖已破舊,是修複工程而非無根基新建。修複
後可以陳列趙翼著作及有關史料,光大其思想和精神。有些領導
對趙翼這樣有重要曆史文化價值的故居倒不問不顧,卻給一些尚
未經曆史鑒定、篩選的當代名人建了紀念性建築,例如屠一道根
雕館等,還設了專門機構配了人員編製,財政長期撥款負擔。這
就有棄黃鍾而保瓦缶之嫌,完全搞顛倒了。
當代城鎮建設中,古舊建築有該保的,也有該拆的;如真要
正確把握,要真正對曆史對現實對子孫負責,要少受批評指責,
還是先把方案公開托出,讓市民(包括專家)展開討論;也不妨
在市報劃出一點版麵,讓有識之士充分發表意見,集中了大家的
智慧,作了科學的分析後再作決策。這就要決策層有這個胸懷和
氣度。掌握了修建真偽古跡的權力,千萬別隻顧豁免當今的檢驗。
如果有人是扛重視曆史文物古跡的招牌,心裏卻在撥著另一種算
盤的,真正的什麼價值壓根兒不會在乎,征求意見的事是絕不願
做的,或者做也隻是形式,這才是最可怕的。不過終究難免曆史
的審鑒甚至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