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第一章

為老鼠說句話

老鼠這種小動物一直是受人們厭惡甚至憎恨的,因為:其一,

是個慣偷,偷米、偷油、偷一切可以吃的食物;其二,是無故咬

破衣被鞋襪、櫃板、箱底,咬碎書本、字畫;其三,是身帶病菌,

傳播出鼠疫等傳染病;其四,是晚上躥上跳下吱吱直叫,肆無忌

憚,吵得人心煩意躁難以入眠……老鼠在人的頭腦裏留下個罪

犯、惡棍的印象,曆史可謂悠久了。《詩經?國風?魏風》中“碩

鼠碩鼠,無食我黍”描述的就是這類形象;晚唐著名詩人曹鄴的

詩作《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

百姓饑,誰遣朝朝如君口。”將老鼠比做貪官。老鼠可謂“罪惡

累累”,於是就有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俗話;於是就有

了若不用“忌器”便無疑要“投鼠”的成語“投鼠忌器”;於是

老鼠便上了“四害”的黑名單。

老鼠對人也確有不少有害因素。然而都歸結為老鼠的罪狀,

似乎不完全公道。老鼠也是地球上生存的物種之一。所有動物中,

除了人類能生產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外,其他都隻能尋找現成

食物生存,都是“不勞而獲'除了豢養的家禽家畜,都難脫“偷”、

“搶”的嫌疑;在食物鏈的循環中,還難免殘酷的掠殺。老鼠的

“偷”是生存本能,咬碎衣物等是它們的生理特性,並沒有因為

牙要磨而專門咬人,與豺、狼、虎、豹、獅、熊、狐、鱷魚那麼

凶暴殘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老鼠身上帶病菌,也不是它們自

身的錯,決不是它們蓄意要陷害人類,它們體小力弱,怕受攻擊

與傷害,隻能躲在陰暗的洞中,那正是病菌容易生存繁殖之

處……可見人們對老鼠,懷有很嚴重的偏見。曹鄴將老鼠比做貪

官,實是冤案。官倉有糧,本能驅使老鼠要去覓食,目的很直接,

不等於貪得無厭;而貪官肥私並非僅為生存,是為占有,是占據

非分的錢物轉化成奢華、糜爛、荒淫的享受。兩者性質完全不一

樣。曹鄴借官倉的老鼠諷刺和詛咒貪得無厭的封建官吏,被認為

是一代正直文人,是敢直言時弊,從而也贏得青史留名,卻是靠

冤屈老鼠的比喻成就了他這首詩藝術上的光環。

固然,老鼠對人有危害,這種危害就一定比人們喜愛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