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鳳 樂於挑戰的“金孔雀”
關注
作者:張小華 梁偉
聞名遐邇的“美人窩”——湖南益陽的桃江縣,是全國青聯委員、著名歌唱演員莫小鳳的家鄉。山美人美歌更美,這個倔脾氣姑娘是桃江通過高考憑借聲樂專業考入北京高等學府的第一人,也是中央民族大學第一個考入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高材生,更是民族大學曆史上第一位民族聲樂最高獎“孔雀獎”的獲得者。
“就愛跟自己過不去”的她不但在民族聲樂上有所成就,還潛心學習舞蹈,出演電視劇,唱通俗歌曲……莫小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表達她對藝術的感悟,實現對人生的追求。
愛唱歌的倔丫頭
三四歲的時候,莫小鳳就每天起個大早,跟著會唱戲的媽媽唱兩個小時的歌,直到媽媽會唱的歌她都學會。她回憶道:“在這一群同齡的孩子中,我永遠是唱的最好的,唱什麼像什麼。”14歲時,她獲得了益陽地區歌唱比賽的第一名。
後來去縣裏參加歌唱比賽,預賽和複賽她都是第一名,決賽卻隻得了一個三等獎。她覺得評委太不公平,一生氣沒領獎就走了。縣裏文化館館長認為這個倔強的女娃很有天賦,就給她寫了很長一封信,希望她能去見他並把獎品領走。莫小鳳來到縣文化館,館長看著這個倔強的孩子,溫和地對她說:“你很有天賦,應該去省裏拜訪一些名師,這對你未來發展更好。”這就有了後來她到省裏拜師學藝的故事。
在省城,莫小鳳第一次接觸真正意義上的專業音樂培訓,她的天賦和勤奮也讓老師、知名歌唱家金明春頗為驚喜和欣慰。她跟隨老師學習數月後,就去參加了湖南省文化廳舉辦的雙星杯歌手大獎賽,以一曲《小二黑結婚》奪得第一名和“最佳歌手”稱號。
小小年紀就獲得這樣的成績讓老師很是自豪,這位啟蒙恩師除了傳授給莫小鳳音樂知識和技巧,更是叮囑愛徒:“小鳳,你年齡還小,以後的路還遠著呢,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莫小鳳聽著老師的話,重重地點了點頭。
同年,莫小鳳作為湖南省唯一的聲樂演員參加了中南六省區春節文藝晚會,她甜美的聲音和形象驚豔三湘,獲得各界觀眾的好評。這時小鳳在湖南來說可謂家喻戶曉,但充滿夢想的她並未停下對藝術的追尋。即將高考時,莫小鳳將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作為自己的誌願。第一次到北京,麵對這座偌大的城市和嚴肅的招考老師,她並沒有大多數人的緊張感。“招考主要看考生的天賦和發展的潛能,那時候好像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不太知道緊張和害怕。”穩定發揮的莫小鳳最終成為桃江通過聲樂專業考入北京高等學府的第一人。
莫小鳳自詡是個刻苦的人,因為她知道除了自身的天賦,還需要那99%的汗水才能造就一個天才。然而,前行的道路還是遇到了曲折,她的聲樂學習並未一帆風順。小鳳說她的嗓音比較特別,並不是典型的“民歌嗓”,因為音域很寬,她的嗓音也非常適合唱美聲。這個優點在學習初期反而成了阻礙,她不像別的同學那麼容易找到唱民歌的感覺,屬於比較難教的學生。“大學四年我覺得學習不是很順暢,我覺得並未達到我預期的目標。”對於自己曾遭遇的挫折,莫小鳳並不諱言,而是認真地分析自己學習的得失。畢業後,對成績並不滿意的她又找了老師重新學習。她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郭淑珍、王秉銳學習美聲唱法,之後又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鄒文琴學習民族唱法。
2000年,莫小鳳考入中國歌劇舞劇院,成為一名歌劇演員,這是中央民族大學第一個考入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高材生。考中國歌劇舞劇院前還需要先考取文化部的“上崗證”,莫小鳳考了前五名的好成績。剛進劇院時,莫小鳳在團裏任合唱演員,把工作以外的空閑都用來拜訪名師繼續深造。
失而複得的“金孔雀”
2001年,莫小鳳報名參加了由國家文化部,國家廣電部,國家民委三部委聯合主辦的“第11屆孔雀獎全國聲樂比賽”。她初試複試的成績都不錯,但偏偏決賽前臉上突然長了個大包。莫小鳳隻顧著養病,粗心大意忘記了參加決賽抽簽。按照大賽規定,未抽簽的選手自動調到決賽第一號上場。莫小鳳慌了神,比賽時並未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隻得了優秀歌手獎。
“當時感覺真是太丟人了”,莫小鳳哭得稀裏嘩啦。比賽一結束,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繼續參加“孔雀獎”,以彌補自己的遺憾。“其實,我很感激那個‘優秀獎’,如果當時我拿個二等獎,說不定我後來就不會參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