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臘經濟失敗的根本原因(1 / 1)

希臘經濟失敗的根本原因

國際

作者: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

希臘社會的價值和信仰才是經濟問題的根本

當地時間2015年8月14日,希臘雅典,希臘國會對新的紓困協議進行徹夜辯論,總理齊普拉斯領導的政府在最後的投票中贏得足夠票數,這意味著第三輪經濟援助的計劃在希臘國內獲得通過。

太多政客和經濟學家認為緊縮——希臘債權人所強加的緊縮——是希臘經濟崩潰的罪魁。但數據表明,以曆史標準衡量,希臘的緊縮並不突出,政府削減支出也沒有嚴重到可以解釋巨大的就業崗位損失的程度。數據表明的是,希臘社會的價值和信仰才是經濟問題的根本。

希臘公共部門充斥著侍從主義(clientelism,以獲得選票)和裙帶主義(cronyism,以獲得幫助)——遠甚於歐洲其他國家。公職人員退休金與工資的最大比例是西班牙的近兩倍;政府用免稅地位寬待商業經營;一些國家雇員吃著空餉。

私人部門也是問題嚴重——最令人矚目的便是利益集團以及商業和政治精英影響力無處不在。據最新數據,希臘的利潤占企業所得比例高達46%。意大利的這個數字位居第二,為42%,法國是第三名,為41%(德國的這一比例為39%,美國為35%,英國為32%。)內部人士獲得補貼和合同,而外部人士根本難以分一杯羹。令人驚訝的是,據說希臘年輕企業家很怕在國內開辦企業,擔心其他人用假文件私吞他們的公司。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希臘是歐洲最難開公司的地方之一。結果是市場份額的競爭很弱,很少出現帶著新思維的新企業。

這一拙劣的體係誕生於希臘的社團主義價值。社團主義價值強調社會保護、用團結代替競爭,不願麵對不受控製的變化。這些價值或許對家庭生活很有裨益,但是,即使初衷良好,也產生不出有活力的經濟和蒸蒸日上的事業。事實上,希臘的勞動生產率隻有英國和意大利的72%和德國的55%。調查表明,希臘平均生活滿意度遠低於最富有的歐盟國家(歐盟15)。與希臘政府的說法相反,社團主義拖累了落後人群。在2010年的歐盟貧困率數據中,希臘為21.4%——大大高於歐盟15的16.7%。

誠然,希臘在二戰後生產率有所增加——大部分來自教育和每工人資本量的增加,但現在這方麵已經無法繼續進步。全麵繁榮有兩個重要源泉:一是有大量企業家參與尋找和探索新的經濟機會,但這被希臘的製度所阻礙。沒有這些企業家,希臘就難以出色地做出調整以適應新環境(哈耶克十分注重這一點)。希臘引以為豪的造船業就因為集裝箱化調整太慢而喪失了市場份額。二是有大量商人參與構思和製造新產品和工藝——我們常稱之為“內生創新”。在這方麵,希臘缺少必要的活力,希臘風險資本投資流占GDP之比低於其他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因此,希臘經濟幾乎沒有能力形成持續的生產率上升和高人居滿意度。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些結構問題與希臘當前的危機無關。事實上,結構主義觀點點明了哪裏出了問題,以及為什麼會出問題。

多年來,希臘依靠歐盟名副其實的“結構基金”和來自德國和法國的貸款為各種勞動力高度密集的項目融資,造成就業和收入飆升,儲蓄也水漲船高。但一旦這一資本流入停止,希臘資產價格就開始下跌,資本品部門的勞動力需求亦然。此外,家庭財富遠遠超過了工資率,導致勞動力供給下降。因此,希臘從繁榮陷入了大衰退。

結構主義觀點還解釋了為何複蘇一直如此緩慢。競爭不足導致企業家不急於雇用失業者。當複蘇開始時,去年秋天的政治動蕩又將信心扼殺在萌芽狀態。事實是希臘需要的不隻是債務重組甚至債務紓困。如果希臘年輕人想要在國內擁有未來,他們和他們的老一輩就需要形成新的態度和機構以構建包容性現代經濟——這意味著與他們的社團主義價值決裂。

至於歐洲,它絕不能局限於希臘退休金體係、稅收製度和集體討價還價來安排改革,必須有更長遠的目光。如今,希臘已經達到了社團主義的最高峰,意大利和法國也沒有落後多少——而德國就在他們身後不遠處。全歐洲,不僅是希臘,都必須反思經濟哲學。

(作者為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現為哥倫比亞資本主義和社會中心主任,著有《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