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黑雨滂沱(7)(3 / 3)

“我爹爹不在家,到武當山找朋友去了。”康重又大聲說起來。

“不在家?”曾國荃頗覺遺憾,“幾時回來?”

“說不定,少則半個月,多則二十天。”封爺爺答,“請問先生,你找康福有事嗎?”

“我是康福的朋友,有好幾年沒有見麵了。找他也沒有什麼大事,路過這裏,上岸見見他,隨便聊聊。”曾國荃說,“封老伯,康福這些年還好嗎?”

“好,好!”封老漢笑著說,“康福一年四季都住在這裏,不大出門,讀讀書,下下棋,教育兒子,也天天與老漢天南海北地瞎聊。”

曾國荃想康福既然不在,且自己又必須盡快趕到江寧,遂道:“封老伯,借你一張紙和一支筆,我給康福留幾個字如何?”

“行。”封老漢剛開口,康重便一溜煙跑進屋,一會兒拿出全套筆墨紙硯來。曾國荃展開紙寫道:

康福仁兄:

欣聞你尚活在人世,拜訪不遇,當謀下次再會。大哥病重,我特為由湖南去江寧看望。韋俊伏法後,康氏祖傳之棋已由大哥珍藏。能與仁兄再來一場飲酒圍棋,真人生快事一件!沅甫頓首於玉溪橋康府

盡管這個赫赫九帥名滿天下,東梁山下的封老漢和康重卻並不知沅甫為何人。老漢叫康重將紙折好收下,待爹爹回來後即交給他。曾國荃看著這個聰敏的少年,心裏歡喜不已,想著要送件東西給他作個紀念。在身上摸了摸,又找不出一件合適的物品,正引以為憾時,猛然見胸前垂下的圍巾,他立即取下來。這是一條用二十隻火狐狸腋毛皮製成的大圍巾,當年以九百兩銀子派人從京師購得。他毫不猶豫地將圍巾遞給康重:“小重子,伯伯送給你,你收下吧!”

康重伸過手接著。那圍巾異乎尋常的柔軟,仿佛裏麵藏著一個火源似的,不斷地發出溫暖的熱氣來。康重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東西,剛要收下,又記起父親一再告誡的話,於是把圍巾遞過去:“我爹爹講的,不能要別人的東西。”

曾國荃哈哈笑起來,說:“別人的東西可以不要,我這個伯伯的東西,你非收下不可。待你爹爹回來後,他會告訴你的。”

康重又轉臉看著封爺爺。老漢說:“客人既然這樣說,想必是你爹的至交好友,你先收下,以後交給你爹。”

封老漢竭力挽留曾國荃一行在家吃飯,他哪裏肯留下,遂告辭返回船上。

左季高是真君子

曾國荃父子一行到達水西門碼頭時,江寧城已沉浸在一片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了。各大衙門、商號,以及有錢人家的大門口,早已張燈結彩,裝點一新。從他們那高高的圍牆裏傳出的不隻是爆竹的鳴響,還有各種誘人的香味和悅耳的管弦之聲,以及能使滿天雪花融化的熱氣!同治十年即將過去,楹柱上的舊桃要換新符了。人們在祭神祭祖祭天地,祈禱著新的一年裏,在祖宗神祇的保佑下升官發財,合家吉祥,平安順暢,事事如意。

乍看起來,江寧城是繁華的、安寧的,尤其是那秦淮河的畫舫絲竹,夫子廟的百業雜耍,胭脂巷的紅男綠女,貢院街的肥馬輕裘,更把這個六朝古都點綴得溫柔富貴、風流旖旎。細看卻不然。不用說城外那些燒磚的破窯裏,低矮的土地廟中,城牆邊一個接一個用舊席爛板搭成的小窩棚裏,就在城裏的屋簷下、橋墩下,以及那些形形色色的破爛棚子裏,不知蜷縮著多少奄奄一息的饑民乞丐、逃荒流浪者。他們麵黃肌瘦的臉孔,深凹失神的眼睛,用麻袋樹皮裹著的身軀,還有那就在他們不遠處躺著的一具具凍僵的餓殍,把江南第一城的繁華表象撕得稀爛,把同治中興的神話揭露無遺!

江寧城裏地位最高的衙門——兩江督署,迎來了它複建之後的第一個新年,本該盛妝濃抹、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但由於它的主人素來儉樸,更因他在年前到城裏城外巡視了一遍,親眼見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景展現在他的治下,心情異常沉重。他吩咐家人隻在大年三十夜晚和初一早上放兩次鞭炮,其他日子一概不放,酒肉果品不可過豐,全家老老少少一律不做新衣,略比平日幹淨整齊點就行了。大門口除懸掛四個大紅燈籠表示吉慶外,所有一切與往日無異。

因九弟的到來,曾國藩的心情異常興奮,接連長談了兩個夜晚。曾國荃將在猛虎山上做客的一節暫時不提,先告訴他康福的消息。

“康福還活著?”曾國藩驚喜萬分,接著又喃喃自語,“那年打掃戰場,一直不見他的屍身,我便存著一線希望:莫非康福沒有死?果然現在還健在,真是天佑善人!”

曾國荃把去東梁山訪康福不遇,見到其子,留下字條一事簡略地說了一下,又將康重著實誇獎了一番。

“你怎麼會知道康福隱居在東梁山呢?”康福還活著,給重病中的曾國藩很大的安慰。

“我在荻港碼頭上偶遇吉字營一舊部,聽他說起的。”

“哦!”曾國藩沒有再追問下去了,他兩眼望著燭光出神,好似在回憶與康福相處的歲月,好長時間才輕輕地說了一句,“不知康福什麼時候從武當山回來,我真想有生之日再見他一麵,我虧欠他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