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腳仔剃去滿頭長發,隻留一條辮子,又穿上一件普通百姓的長褂。當他背起包袱,再次來到楚王身邊時,湘軍已衝進太陽城內,將金龍殿團團包圍了。正在這時,康祿驚奇地發現帶兵的將領,正是他的胞兄!他遠遠地指著康福對細腳仔說:“我的哥哥就在那裏。”
細腳仔順著手勢看去,不錯,正是那夜潛入楚王府的漢子。柴堆點火後,細腳仔含著眼淚,偷偷地鑽出火圈。很快,他看到康福中彈倒下了。出於對楚王的敬仰和對楚王囑托的忠誠,細腳仔決定:隻要康福沒有死,就要救起他,把他遠遠地帶出天京城!太平軍的忠貞總製,不願自己上司的哥哥長久充當清妖的走狗!
“你把飛鏢給我看看。”當細腳仔說完這段經曆後,康福感動地說。
細腳仔打開黃緞包袱,將康祿留下的三枚飛鏢鄭重交出。康福看著這三枚刻有“祿”字的精鋼飛鏢,不覺淚眼模糊了。
飛鏢是康門絕技。一般飛鏢都是一枚枚地發,康家的飛鏢是三枚一組,可以三枚同時發出,也可以一枚接一枚地單發。康福兄弟倆自五歲起,識字之餘,父親就教他們練拳腳,八歲開始練刀棍,十歲開始練飛鏢、下圍棋。康福十五歲時,父親去世,弟弟那年剛好十歲,因此弟弟的飛鏢和圍棋全是哥哥傳授的。那一年,下河橋來了個手藝精巧的鐵匠,康福請他為兄弟倆各打五組飛鏢:柳葉鏢、梅花鏢、蒜條鏢、銅錢鏢、三角鏢,每枚飛鏢上都分別刻上“福”“祿”二字,兄弟相約,不到萬不得已時不使出飛鏢。十多年過去了,康福僅用去兩組,康祿就隻剩下這一組了。這是一組梅花鏢。當年打造飛鏢的情景仍曆曆在目,而弟弟卻永遠見不到了。
從那以後,康福和細腳仔就在封老漢家住下來。老漢三頭兩日進東梁山為康福采藥,老太太則常常燉雞熬魚湯給他補養身子。平時,細腳仔時常談他的天國理想,封老漢則時常罵朝廷和官府。康福對自己十多年來的經曆,暗自作過多次反省,慢慢地他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了。
受父親和環境的影響,青年時期的康福抱定的人生宗旨,是忠君敬上,依靠自己的本領正正經經地走一條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道路。正因為這樣,他才追隨曾國藩,希望在曾國藩的提攜下重振康氏家風。太平軍反抗朝廷,他認為有悖綱常,毀孔孟像燒詩書,他更不能接受,因而他全力支持曾國藩建湘軍,並成為湘軍中的重要人物。他以為他走的是一條建功立業、為祖宗爭光的康莊大道,並無數次地為弟弟失身於太平軍而惋惜。那夜弟弟的一番宏論,真使他有振聾發聵之感。他第一次發現,弟弟才是真正的英雄,相形之下,自己的確猥瑣。不久前那一幕史無前例的畫麵,將他的心靈震蕩得如同山在搖動,海在翻滾,世上居然能有如此眾多至死不悔、視死如歸的人傑!如果不是有一種崇高的信仰在支持,如果不是堅信自己的事業是正大光明的,如果不是對敵方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怎麼可能會有這樣慘烈的場麵出現!
作為一個正直的讀書人,康福由此產生了對太平軍的重新認識,並由此懷疑自己所作所為的正確性。他始終不能明白在勝利得來的最後一刻,李臣典為什麼要置他於死地。後來,他聽到李臣典因第一個衝進天王宮的功勞榮封子爵,才恍然大悟。人人都有賞賜,唯獨沒有他康福的份,縱算是真的死了,也應當有撫恤呀!康福心裏第一次產生了不滿。他開始覺察到,多年來他所崇拜的偶像其實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不久後傳來的消息,則又將這具偶像在他的心中徹底擊碎了。
那是在康福的右腿基本康複後,一天他散步來到長江邊,正遇到一大批從江寧城裁撤回籍的湘軍。這些湘軍不認識他,他卻有心和他們閑聊。被裁的湘軍中有一個恰是跟著趙烈文去廬州擒拿韋以德的人,他將曾國藩如何強加韋俊叔侄謀反罪名,借他們的頭強行裁軍的過程,詳詳細細地告訴了康福。康福聽後心裏難受了好多天。韋俊投降,是康福去勸的;當韋俊對投降後的處境有顧慮時,又是康福以自身的人格擔保,並拿出曾國藩的詩來為證。曾國藩的詩寫得有多誠懇:隻要韋俊投誠,朝廷會像當年漢高祖對待韓信、唐太宗對待尉遲敬德那樣對待他,今後在淩煙閣上為他繪像留名。後來,曾國藩又當著康福和韋俊叔侄的麵,再次表明這個態度。四五年來,韋俊叔侄一直為朝廷出死力,打硬仗,想不到江寧打下後,不但沒有為他們請功求賞,反而要用殺他們來達到威脅別人的目的。康福記得有一次,韋俊不安地對他說,韓信最終還是被呂後設計殺了,“漢祖曾聞韓信勇”這句詩有點不祥。康福安慰說,不要多疑,韓信後來被殺,乃是由於他策劃陳豨謀反,咎由自取。從劉邦的角度而言,他對韓信是重用不疑的。話雖是這樣說,但韋俊心裏總不踏實。難道說,曾國藩當初就對韋俊埋下了殺機嗎?這個理學名臣一向標榜誠與信,而他的內心,實在是深不可測,至少對韋俊叔侄來說,用“背信棄義、殘忍刻毒”來評價他,是毫不苛刻的。
康福懷著對韋俊、韋以德的深重愧疚,在東梁山下哭泣祭奠。冥紙在火中焚化,十多年來對曾國藩的情誼,也同時化為飛灰。他想起送給韋俊的康氏傳家之寶——田妃娘娘的圍棋子,現在不知下落如何了,很可能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永遠丟失了。他很痛心,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