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國昆明園藝博覽會的吉祥物靈靈。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吉祥物lwipsy。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吉祥物森林小子和森林爺爺。
2006年泰國花卉博覽會的吉祥物Nong Khun。
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的吉祥物Fluvi。
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
六、金屬瑰寶
(一)國寶名器
鴞尊:尊為古代盛酒器。鴞,俗稱貓頭鷹。在古代,鴞是人們喜愛和崇拜的神鳥。鴞的形象是古代藝術品經常采用的原型。鴞尊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原器為一對兩隻,鑄於商代後期。原器通高45.9厘米,外形從整體上看,為一昂首挺胸的貓頭鷹。通體施以紋飾,富麗精細。尊鴞內側有銘文“婦好”二字。“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據殷墟甲骨文記載,婦好是一位能幹、有魄力的女子。生前,她曾參與國家大事,主持祭祀,還帶兵征伐過羌、土方等國,頗具傳奇色彩。此鴞尊即是商代鳥獸形青銅器中的精品。
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於湖南省寧鄉市,是我國發現的較大的方尊。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采用線雕、浮雕手法,把平麵圖像與立體浮雕、器物與動物形狀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至尊氣象。收藏在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是西周宣王時期青銅禮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底部有銘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環獸首兩個,腹上部為竊曲紋,下部為環帶紋,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龍虎尊:1957年出土於安徽阜南縣。器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重約20公斤,是一件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頭銜於虎口之中。龍虎尊紋飾的主題是“虎口銜人”。此尊是商代青銅器中與四羊方尊齊名的珍品。
琱生簋:是周宣王時期的器物,相傳原器早年出土於陝西。現藏於中國曆史博物館。此簋通高22厘米,口徑21.9厘米,以饕餮紋為主要文飾。器內有銘文11行103字。記敘了琱生在一次關於田地的獄訟中,為了贏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護,得以勝訴的曆史事件。琱生作此簋是為了紀念此事。銘文記載的情況是了解西周宗法製度與土地製度的珍貴史料,所以琱生簋不僅是一件精美的青銅藝術品,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匽侯盂:盂為古代盛食器或盛水器。“匽”即“燕”。“燕”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匽侯即是燕國的君主。匽侯銅盂就是匽侯盛飯食的盂。匽侯盂是西周時的器物,出土於遼寧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原器高24厘米,上口徑24厘米。盂體文飾精美,通體布滿夔鳳紋(一種具有華冠的獸頭鳥身紋樣)。盂口內刻有銘文“匽侯作飯盂”(燕侯製作了飯盂)。整個器具造型莊重,顯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貴。
銅冰鑒:戰國器。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銅冰鑒造型新穎、奇特、精美,是一件雙層的器皿,方鑒內套有一方壺。夏季,鑒、壺壁之間裝冰,壺內裝酒,可使酒涼。可以說,銅冰鑒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冰箱,是一個構思精巧,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青銅器物,也是迄今發現的部分采用失蠟法鑄造的較早的典範作品。
曾仲斿父壺:為春秋時期的盛酒器或盛水器,1966年出土於湖北京山縣。原器通高66厘米,上口徑23.1厘米,寬16.3厘米。壺蓋上飾有精美的蓮瓣,為春秋青銅壺典型的造型。蓋內及壺口內壁有銘文12字,大意為,曾侯的次子為父用好銅鑄造了此壺。原物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二)古今寶鼎
1.古代寶鼎
九鼎:夏代鑄造,夏朝初年,會冀、充、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州牧貢銅鑄九鼎,其上刻有全國各地山川異物三圖代表九州,象征夏王朝擁有天下,置於宮門之外。後商周將九鼎視為傳國之寶,以得九鼎視為受天命得天下,也叫“定鼎”。商代成湯王遷鼎於商丘,周武王遷鼎於洛陽的周公廟,後失蹤。今存品為仿造複原鼎,收藏在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