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是盲目性。男人在青年時期談戀愛時,往往都具有盲目性。他們一般不考慮雙方感情是否投機,對方德才如何等等。他們常常隨便地談戀愛,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究意看中了對方什麼。有時,別人找了張三,他就找李四,怕將來自己連李四也找不到了,被人家說自己無能。這種盲目和幼稚性在女青年也有,致使她們容易受騙上當,有時甚至一發而不可遏止,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第五是淺薄性。男青年大多數沒有女青年對感情體驗深刻,有一大部分人把戀愛當作遊戲,想談就談,說散就散,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一個人可能同時與數個異性談戀愛,甚至可能在同一夥男女青年中交叉進行,他們對任何注意自己的女性都有好感,都很愛慕。他們的戀愛缺乏專一性和排他性,他們“熱”的迅速,“冷’的也迅速,“離”與“合”中沒有多少“悲”與“歡”。由於他們的戀愛缺乏感情基礎,所以很難向深度發展。他們戀愛的形式一般僅限於傳幾張紙條,看幾場電影,逛幾次公園。
有許多女性大學生不願同自己同齡的男性談戀愛,恐怕就在於同齡男大學生正處於青年階段,盲目性、淺薄性,波動性都比較大,因而不能與女性合拍。
許多男人進入25歲以後,情緒才趨於穩定。所以心理學家一般主張男人25歲以後談戀愛是比較合適的,同時也主張女性不要同25歲以下的男性談戀愛,這種觀點似乎有些道理。
男人: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是指個性的性機能從沒有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個性發育成熟,已經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成熟為標準而劃分出一個階段,它與從心理或社會方麵劃分出的人生階段重複。青春期一般指13—14歲、17—一18歲這兩個階段,在心理學上,它又稱作青年初期,相當於教育學上的中學階段。人們通常把個年齡階段的男性稱為“少年”。
以性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生理成長,以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會方麵有著重大影響,從而形成這一時期的幾個重要特征:
一、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時期。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少年處於由兒童向成人過渡階段。通常人們把青春期與兒童加以明顯的區分,區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對於男性來說,性成熟的標誌是遺精,而女性則是月經初潮。以性成熟為核心的生理的發展,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明顯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征。個體在兒童期依賴成人,成人的約束決定了兒童生活和活動的內容和方麵;兒童對自己的行為不負擔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範圍和活動的內容逐漸複雜化,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不同的特點。他們逐漸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責任感並自己決定某些活動如何進行。對自己的行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為(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等)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但是少年不同於成人。他們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還沒有完全獨立;在許多方麵,尤其是物質生活方麵還要依賴父母;他沒有成為完全責任能力的人,並不是對自己的所有行為都要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這種介於兒童和成人的過渡階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為社會上所說的“邊緣人”,他們的地位的不確定性和社會向他們提出的要求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產生了許多特殊的心理衛生問題。
二、青春期是一個發展時期。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展完成的時期。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身體生長迅速,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產生顯著變化的階段有兩個,一個是在產前期與出生的最初半年,另一個則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成長發育,被稱為青春期急速成長現象。事實上,這種現象開始與性成熟與前或之性成熟同時開始,終止於性成熟後的半年到一年。男性的急速成長從10,5——14,5歲開始,在14,5一—15,5歲左右達到頂峰期,以後逐漸減慢,到18歲左右時,身高便達到充分發育水平,體重、肌肉力量、肩寬、骨盆寬等也得到增加。與此同時,性機能和第二性征也發育成熟。由於身體及性的發育,對少年的心理特征及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由此也產生了一係列的心理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