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名軍:奮鬥是人生的主旋律(2 / 2)

及至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政府提倡環保,限製養殖業發展。徐名軍先生敏銳地覺察到勢頭不對,遂於1998年,毅然關閉了自己的養豬廠,從此抽身養殖業。

這一舉動,博得了兒女們的一致拍手叫好。父親多年來對養豬廠兢兢業業的付出,令兒女們也跟著絲毫不能懈怠,如今終於關閉,孩子們都覺得頓時鬆了一口氣。可見徐名軍先生的勤奮精神,對家人亦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地產業:奮鬥的延續

認清現實之後,徐名軍先生毅然決定放棄如日中天的養豬事業,轉身投入到房產大軍中去。但是關閉養豬廠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這一舉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徐名軍先生的大將之風,“為了處理養豬廠,那個時候四百多頭母豬,我全部都賣掉了,每條母豬虧了三千塊,虧了上百萬,我不要了。”徐名軍先生大手一揮語氣決絕,這份當斷則斷的魄力,從一開始就預言了徐名軍先生二次創業的成功。

1998年,徐名軍先生的人生正式轉入到另一個職業軌道。因為對市場的精準把握,徐名軍先生毅然轉身投入房地產業,買地皮租地皮,建貨倉,先後注冊冠泰有限公司和冠豐工程有限公司,貨倉越建越多,公司越做越大,印證了徐名軍先生眼光的精準,也再次體現了徐名軍先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徐名軍先生的大兒子,在地產公司工作幾年下來,總覺不得誌。徐名軍先生如當年自己的父親那樣,問大兒子想做什麼,怕不怕辛苦,如果不怕辛苦,那就跟他一起做貨倉。徐名軍先生另一個兒子做消防工作,工作一天休息兩天,時間很多,閑著十分浪費。徐名軍先生遂拉起這兩個兒子來幫手,說的話都是“不怕辛苦就來做”。

到2003年,徐名軍先生的事業再次遭遇政府規劃,公司所開貨倉被政府認為不可用作租賃,罰款十萬元。徐名軍先生這塊地皮不能出租,就找另一塊地皮來做,不拋棄不放棄。

但是近年政府條例愈發嚴格,徐名軍先生說:“這兩年沒做貨倉了,但不是結束了。”他在等待時機出擊。其實徐名軍先生所建的貨倉,消防工程和安全工作做得都是一流的。他所開的貨倉,是全香港第一家做鐵皮倉,做消防花灑的貨倉,當時投資額高達六十多萬。但是以後政府的消防條件又不斷提高,令徐名軍先生亦深感無力承擔,漸漸地,徐名軍先生開始涉足一些不同的行業,嚐試走多樣化發展道路。

好在如今兒女們都已各自立業成家,筆者的采訪地點就是徐名軍先生兒子經營的喜雀會茶餐廳,兒子們也各自經營著自己的事業,徐名軍先生終於可以放慢一下腳步,享享清福。

徐名軍先生語氣輕快地說:“現在除了工作之外,平時沒什麼事,我會經常去旅遊,哪裏都去,內地也去了好多地方。”提及內地,徐名軍先生感歎大陸的變化發展比香港快很多,並為中華民族的日漸強大和複興,感到由衷喜悅。

這些年來,徐名軍先生更是不乏對大陸進行援助和支持的善舉,他為2008年雪災捐資,為家鄉修橋鋪路,給予家鄉學校建設大力支持。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自己國家的繁榮昌盛更令人感到開心和興奮的了。

在潮人商會中,徐名軍先生的職務是會董,他澹然說道:“會董就夠了,我也不求什麼。”有這樣一個渠道令自己可以做一些回饋社會的事情,其它的名與利,徐名軍先生置之度外。

他隻希望,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鬥的民族氣節和精神也要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人物簡介】

徐名軍先生,冠泰有限公司和冠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新界潮人商會董事。早年於香港開辦養豬場,靠著自己的頑強奮鬥將養豬場從無到有,辦成業界頗負盛名的養豬大戶。他是勤勤懇懇的實幹家,同時也是市場嗅覺十分敏銳的創業者,後來二次創業進軍房地產業,為他迎來事業人生的第二次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