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融投資,作為行家裏手的王文漢博士是曆練豐富,特別是在外彙業務上,更是蜚聲業界。因而,他的建議可稱得上是金科玉律,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正是基於此,王文漢博士經常獲邀為銀行工作人員傳道授課。而對於金融投資,他常強調三項原則:第一,要知道自己能虧到哪裏。在進入市場時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究竟能虧多少,及早果斷斬倉止蝕,因為“The first cut is the cheapest cut”,是正確參與投資的前提。他舉例說,“如果你身上隻有100塊,若虧到1000塊時才想著砍掉,那這個窟窿就很難補。”第二,永遠不要與市場作對(Never against the sentiment),特別是在市場一片大好,如市場往上升時,你千萬不要過早將股票賣掉,這是不明智的,即使市場從一萬多點升到三萬多時,你可以考慮將它平掉,但仍沒必要拋空,因為市場在往上漲,你根本就不知道它會漲到哪裏,此時隻能買不能賣。但是在漲到一倍多以上時,你就要考慮收手,不要再繼續追下去了,如果要繼續追下去就要事先考慮好第一條原則,嚴守止蝕(stop loss),那樣自己也不會虧到哪裏去。比如現在美金跌下來了,中間就算偶爾有漲,但總體是下跌的,這時你就要跟著市場情況走。第三、當你聽到有的股票數據很好,不妨跟其它人跑去一起買,而當數據公布出來是好的時候, 你就立刻賣掉(buy on rumours,sell on fact), 或者你也可以在聽到任何謠言時去賣股票,而當公布事實時再買(sell on rumours, buy on fact)。股市就是這樣,在每個人想好的時候肯定會壞掉。例如在奧巴馬上台前,民眾都言奧巴馬會改變美國,所以上台前美股曾經反彈,但是在奧巴馬上台那天卻下跌了,就是因為這已經成為事實,而很多人都覺得在賺錢差不多時就賣掉了。而這正是逆向思維方式。其實,王文漢博士是在告訴大家,從事投資買賣, 心態很重要,要保持理性思考,切不可被短期利益衝昏頭腦。所謂“實踐出真知”,智慧的積累皆源自那一段勤勉踏實的拚搏過程。
奮勇拚搏揚帆商海
王文漢博士的拚搏曆程,講述的是一個從低做起的成功故事。故事有起有落,但貫穿其中的,始終是那一股奮勇拚搏、從不言輸的潮人精神。王文漢博士祖籍潮州,小時因為家境所迫,很早就走入社會,在一間英資外彙公司做信差,由於他的勤奮踏實,再加上悟性強、頭腦靈活,職位不斷擢升,薪資在短短數年間由500元大幅提升至數萬元。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被一間獵頭公司引薦加入美國第三大銀行——大通銀行,擔任外彙部第二副總裁,並憑藉努力工作而取得出色業績。後被派往台灣,擔任銀行司庫和副總經理。他抓緊台幣升值良機,為銀行賺的錢連連超過預期。而這段日子,也是王文漢博士最順景的時光。後他又相繼加入美國總統船務公司及美國信孚銀行,年僅三十歲就擔任台灣地區總經理,成為全球最年輕的銀行地區大班。
前麵的路一直走得順風順水,其實這與勤力拚搏的潮州精神密不可分,他表示, 工作時從未遲到和早退一次,就算掛風球也是準時到寫字樓,也正是在這樣的責任與付出中,他才會取得如此多收獲。當然,人生難免有坎坷,在初次創業時,王文漢博士遭受了失敗。但是身上的那股永不言敗的潮州精神,讓他在挫折中重新站起來。他堅信“寶劍厲,磨練出。梅花香,甘苦來。”在挫折中學會居安思危,並練就百折不撓的堅強品質,不久即東山再起,成立上島商業顧問有限公司和上島地產代理有限公司, 後又入股藝連財經印刷有限公司,為超過一百家上市公司印刷年報,並以品質優、設計精良多次獲獎,現在公司已邁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