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視基金催生行業泡沫(1 / 1)

行業觀察

今年以來,包括《後會無期》《白發魔女傳》《小時代3:刺金時代》以及即將上映的《黃金時代》在內的多部國產影片背後,都少不了影視基金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影視市場投資規模已高達315億元。

年內多部電影受基金追捧

如今的國產電影開始頻繁出現基金公司的身影。今年10月1日即將登陸全國院線的《黃金時代》,更擁有基石基金旗下的其石基金作為其獨家影視投資基金。

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315億元的影視投資中,共有28隻基金參與其中,每隻基金的資金規模均超億元。

“除投入影片以外,許多影視基金也會將觸角延伸至行業極具發展潛力的影視公司上。”影視投資人劉先生表示,目前影視行業的上市企業中,包括華誼兄弟、保利博納、華策影視在內,在其IPO的道路上都少不了影視基金的支持。

投資熱潮源自票房瘋長

說到引發這股影視基金投資熱潮背後的主要原因,多位從業者都認為是源於國內電影票房的瘋長。

業內人士分析稱,除了整體票房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外,單片高票房的案例不斷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投資者影視投資的信心。

影評人劉暢說:“在電影票房市場整體快速增長的背景之下,任何一部影片隻要具有獲得高票房的潛力,即便是口碑再差,也會引來投資者的關注。”

抑製泡沫靠投資模式創新

高達315億元的資本湧入,無疑已經成為影視行業快速發展的有效支持。但與此同時,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將引發行業泡沫的產生。近兩年的影視投資熱背後,不乏大量的跨界資本。

一方麵,由於大部分跨界投資者對於影視並不了解,使得其投資行為過於盲目,最終隻能賠得血本無歸;另一方麵,投資者常常將資本隻投注於一部影片,這無疑加大了影視投資的風險。

在從業者看來,為了能夠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使影視投資步入良性運轉的軌道,無論影視基金的管理者,還是投資者本身,都應該創新投資模式,並樹立“拚盤投資”意識。“拚盤投資”的核心就在於不要將所有的資本隻投入到一部影片上。

影視投資向來伴隨著高風險,十部影片中能夠實現盈利的可能也就兩三部。作為投資者應當將有限的資本盡可能地分散開來,投入到多部影片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