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快樂篇(1)(3 / 3)

每日自我提醒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可我們渴望得到的是陽光下的快樂,又健康的快樂,而不是異化了的快樂,不是建立在動物或者是別人痛苦之上的快樂。

第12天

快樂是人生永恒的主題

快樂是什麼?眾說紛紜。錢鍾書先生把快樂比喻為“哄小孩吃藥的方糖,是掛在狗鼻子上的骨頭”。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以道德、教養為規範的享樂是人生至善之境。“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終結。”18世紀英國心理學家霍布斯認為,快樂是“善”的感覺,是心靈的“表象”,而痛苦則是“惡”的感覺,是良知的“隱象”。羅蘭女士認為,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它不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欣賞與讚美,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和輕快。她又認為,快樂就是幸福,一個人能從日常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快樂,就比別人幸福。

每日自我提醒

快樂是人生永恒的主題,可以說,它是一種純主觀的內在意識。也是一種心靈的滿足程度。

第13天

快樂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有兩位長者一起談到快樂時說,這世間誰都無法讓我們“平安無事、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惟有“苦中作樂”,才能享受快樂。有權力能快樂嗎?不一定,“高處不勝寒”,你可能因為孤獨、寂寞而鬱鬱不樂。有名氣能快樂嗎?不一定,你可能為輿論界的或貶或褒而深深地煩惱。有美貌能快樂嗎?不一定,古人說“紅顏薄命”,因為美貌,你可能會任性,嬌氣太重,會帶來許多麻煩,甚至災難……英國黛安娜王妃曾有過全球矚目的“世紀婚禮”,擁有全世界都羨慕的“美貌、名利、權勢”,可是她內心快樂嗎?而讓人懷念的德蕾莎修女一身布衣,粗茶淡飯,卻甘之如飴。她把愛心奉獻給窮人,致力於照顧貧困、瀕臨死亡之人,她是快樂的。

每日自我提醒

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怎樣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也就是說,快樂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第14天

改變心態,獲取快樂

拿破侖·希爾曾說過,人的身上有一個看不見的法寶,這個法寶的一邊裝著四個字:積極心態。它是獲得財富、成功、幸福和健康的力量。另一邊裝著四個字:消極心態。它剝奪一切使你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樂觀豁達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變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變得輕鬆活潑,能把苦難的光陰變得甜美珍貴,能把煩瑣的事項變得簡單可行……這時候,快樂已經來臨。悲觀懊喪的人,總是把煩惱表達在嘴上,總是把苦難書寫在臉上,總是把憂愁悶在心上,總是把嫉妒嵌在眼上……這時候,快樂已經逃之夭夭。

每日自我提醒

人生快樂不快樂,決定於自己的心理狀態。也就是說,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命運。

第15天

知足常樂

有人說快樂很難,其實不然,知足就能常樂,否則,總疑春色在人家,何時才有快樂呢?不過分注意缺憾,知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就會快樂無比。以感恩之心來感受生活之美,就會快樂不已,否則,總存抱怨之心,何處不是陰雲淫雨,煩惱不盡?以寧靜之心來感受人生,對於快樂,應該欣慰,對待痛苦,應該感激。人活著就必須麵對各種各樣的痛苦,生活本身就是在許多的辛苦和煩惱中存續的。從痛苦中了解人生的真諦,從困難中取得生存的經驗,從愁怨中得到快樂的源泉,善於超越苦難,超越自我,就會快樂常在。

每日自我提醒

先哲們說:“同是一件事,想開了是天堂,想不開是地獄”。人是生活的本體。快樂是對自己的肯定而煩惱是對自己的背叛。所以說,知足也是福!

第16天

友情加倍了我們的快樂

有這麼一個快樂的五人組,他們同是高中同學,後來都考取了大學。他們並不因為不在一起學習而淡化了感情,仍舊不斷地交流思想,互相關心。如果有人心情不好,他們都會去幫助,去開導;如果有人取得了成績,他們就會聚在一起分享快樂。有一次,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住院,其他四位朋友都趕來看望,陪著聊天,讓其忘卻生病的痛苦!而今,他們都要各奔前程了,要去很遠的地方,但他們都不傷心,因為他們明白,隻有這樣才會有大成就。他們約定每年的那個時候,不管怎樣都要在老地方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