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自我提醒
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犯錯誤,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有些錯誤需要別人指出來,但更多的是需要自我反省、自我剖析。深刻反省就像一麵鏡子,可以照出心靈上的汙點,能使人在錯誤中不斷走向成熟,走向人格的完善。修養就是要在自省上下功夫。
第18天
失意而不忘形
我們經常在重大國際體育比賽中看到這樣一些鏡頭:有些著名運動員在比賽中失利後,仍然能微笑著向獲勝者表示自己的祝賀,顯得彬彬有禮,豁達大方;而有的運動員則在處於不利形勢時,當眾發脾氣,摔東西,在頒獎時,對他人視而不見,獨自板著個臉,可以說毫無風度,不僅輸了比賽,更輸了人。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遇到這樣的情況。雖說當你失敗或不高興的時候,這種沒有自控力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失意忘形的行為卻是不可以原諒的,因為你沒有權利將你的不快強加給別人。
每日自我提醒
失意的時候是一個人最不容易把持住自己的時候,有的人垂頭喪氣一蹶不振;有的人怨天尤人憤憤不已。如果此刻你能表現出坦蕩和從容,則充分展示了你豁達大度的良好風範,會為人所敬重。在得意和失意時都不忘形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
第19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戰國時期,梁國和楚國接壤,兩國都在邊境上設立了界亭,並在自己的地界裏種上西瓜。看管梁亭的亭卒非常勤勞,瓜秧長得繁茂,而楚亭的亭卒比較懶惰,疏於澆水施肥,因此瓜秧瘦弱枯黃。於是,楚亭的人偷偷地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發現後,很是憤怒。於是他們就將此事報告了邊縣縣令宋就,聲言要報複。宋就說:“他們這樣做是卑鄙的,但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為什麼再反過來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呢?這樣做我們不是和他們一樣卑鄙嗎?別人不對,我們不能跟著學。你聽我的,從今天起,每天晚上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梁亭的人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後,深感慚愧。楚王得知後特備厚禮送梁王,從此兩國結為友好鄰邦。
每日自我提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幹的,自己不希望發生、不希望看到的,就絕不強加到他人身上,這是一種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待人原則,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又是一種高尚的修養境界。
第20天
向自我欲望挑戰
東晉時,皇帝下詔命吳隱之去廣州任刺史。當時,廣州發展得較快,人煙密集,物產豐饒,因此,廣州刺史是最引人注目的肥缺。前幾任刺史中也有原來素稱“廉士”的,但無一例外都滿載而歸。吳隱之上任途中,一天在廣州城的石門過夜。傍晚他去遊覽當地的“貪泉”。據說,這貪泉之水隻要一沾唇就會萌發無盡的貪欲,前幾任中有多年潔身自愛的刺史就因誤飲其水而犯貪汙之罪。吳隱之不顧大家的阻攔,徑自俯身舀了一杯泉水一飲而盡,並說:“真正品行高潔的人,一定不會改變初衷的。”上任後,他對自己要求嚴格,生活簡樸,隻用青菜或幹魚下飯,除維持簡單生活以外,一切收入都交給公庫。他晝夜操勞政務,待卸任北歸時,行裝幾乎沒有任何添置。
每日自我提醒
人既有欲望又有理智。一個欲望滿足了,另一個欲望又接踵而至。但人之所以貴為萬物之靈長,就是因為人的理智能夠控製欲望的滋長。抑製欲望比滿足欲望更值得引以為榮。吳隱之能始終保持清廉,就是因為他能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克製自己。
第21天
氣節展現高貴靈魂
1836年,在莫斯科發生了一件震驚整個知識界的事件:《望遠鏡》雜誌刊登了一篇猛烈抨擊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文章,被官方下令停刊了。別林斯基是這個雜誌的撰稿人和編輯,雜誌停刊後,他便陷入了貧困和饑餓的境地。為了維持生活,他四處奔走,可經常連買個麵包的錢也沒有。莫斯科的冬天異常寒冷,他隻能在冰窖一般的屋子裏忍受饑餓的煎熬。但他並沒有因貧窮而喪失氣節。當時,有一批反動文人正在籌組一個刊物,企圖拉攏別林斯基。別林斯基看穿了他們的用心,堅定地拒絕了反動文人們的邀請,憤怒地說:“讓這些下流胚和白癡見鬼去吧!我不需要他們的錢,即使把我從頭到腳都撒上金子我也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