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自我提醒
這位老總正是憑借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所屬的企業,對所生活的社會應承擔義務的認識,才會有忠於職守的工作表現。責任感是一個人品格高尚的標準,隻有擁有它的人。才會是一個對自己負責,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人。
第11天
心境的魔力
一個名叫維克多·弗蘭克的精神病醫生曾在納粹集中營中被關押了很久,飽受折磨。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他將難以逃脫精神失常的厄運。於是,他強迫自己不再想那些倒黴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是在前去演講的路上,並來到一問寬敞明亮的教室,精神飽滿地發表演講。他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這讓他知道,他會活下去。當他真的從集中營中被解救出來時,他心中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感和快樂感。
每日自我提醒
有時,一個人的精神可以擊敗許多不幸。因為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生存,隻需簡單的衣食。但要生活下去,並且要生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寬廣的心胸不屈服的意誌和化解痛苦的智慧。這就是心境的魔力。
第12天
腳踏實地
古代有位富人到另一富豪家做客,見其三層樓的房屋非常華麗,軒敞明亮,心裏非常羨慕,尋思著自己也要建造一棟。富人回家後,立即找來一幫石匠和木工,吩咐他們造一棟那樣的樓。於是,工人們開始忙碌開來,打地基,運磚瓦,開始砌造房子的第一層。富人瞧見了,跑過來說:“不,不,不是要下麵兩層,隻要第三層。”聽上去多麼可笑,可是生活中不就是有許多隻要第三層的人嗎?
每日自我提醒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一夜成名或是一夜暴富,付出的越少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其實,急功近利的人是永遠也沒有好結果的。因為沒有根基的大廈。是很快會倒塌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腳踏實地。打好基礎,隻有這樣,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第13天
敬業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有一個叫阿基勃特的小職員,開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他的敬業精神特別強,處處注意維護和宣傳企業的聲譽。在遠行住旅館時總不忘記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給親友寫信時,甚至在打收條時也不例外,簽名後總不忘記寫那幾個字。為此同事們都叫他“每桶4美元”。這事被公司的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了,他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並號召公司職員向他學習。後來,阿基勃特成為標準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長。
每日自我提醒
在簽名後寫上“每桶4美元”本不是件大事,隻是舉手之勞;但正是這種看似小事的行為不斷積累鑄就了阿基勃特的成功。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成就任何事業都必須具備的素質。
第14天
慷慨
在美國,依靠高科技發家的超級富豪們,正在對自己新積累的財富尋找處置的方法。這些矽穀的暴發戶和許多別的美國新貴都決定把錢捐獻給社會。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承諾在自己有生之年將自己的所有財富捐獻給社會,而網景的前總經理花了1億美元讓他老家密西西比州,那個識字率差不多排在全美國最底層的州有更多的小孩有書念。正如美國一位社會學家認為的,慷慨應該成為人性的最好的標準。
每日自我提醒
中國也有一批先富起來的人,如果你有幸是其中的一個,你又是如何打算的呢?中國有許多貧困地區。有很多人還沒有實現溫飽,很多失學的孩子等待救助。請發揚你慷慨的美德去帶動後富起來的人們,這實在是回報社會最好的方式。
第15天
樂於助人
1993年冬天,舊金山北部小鎮帕塔魯馬的一名十二歲女孩失蹤了,小鎮上的居民自發地成立了“尋找中心”,參加尋找的人達一千五百多人。要知道,小鎮全部的居民才四萬多。誌願者中絕大部分是家庭主婦,有的是餐館老板,把餐館暫時停業,有的是公司職員,提前休了積攢的假期,還有工人請了事假。他們印製了三百萬份“尋人啟事”,分發到全美各地的公共場所,建立了電腦網站,通過全國聯網查詢,幾百人一組還去了附近山上尋找。
每日自我提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提倡的良好道德風範,伸出你無私援助的手幫助別人。不僅能讓別人感受到溫暖,也可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充實,更可讓這個社會充滿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