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振東1983年參加工作就到了中國銀行開平支行。1994年,餘振東當上了中國銀行開平分行副行長,後來是行長。1993耀2001年,餘振東與他的前任許超凡和繼任許國俊3人合謀貪汙、挪用巨額資金,總額達數十億元人民幣。他們盜用資金,是利用了銀行賬務管理上的漏洞,主要是當時“聯行清算係統”資金彙劃和總行確認之間的時間差。餘振東等人盜用銀行資金多次,沒有人發現,是因為表麵工作做得比較好。每次要檢查之前,他們都會改賬簿、記錄。
餘振東和家人為自己想好了充分的出路。2001年10月2日,“10·12”案發前10天,許超凡、餘振東、許國俊3人持假證件進入美國內華達州賭城拉斯維加斯。在此之前,2001年5月7日,餘振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提出永久居留申請。事實上,餘振東試圖在美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意圖長達7年之久。
早在1994年,餘振東之妻即與一名美國公民假結婚,並由此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然而,據中國公安部提交美方的文件,餘振東從未與其妻子真正離婚。餘振東準備通過假結婚獲得美國永久居民或公民身份。
2001年10月15日,355萬美元彙至餘振東在美國的兄弟餘振風在美洲銀行的賬戶,另有20萬美元早於2001年1月2日就已彙至在舊金山一家花旗銀行的賬戶。但是賬戶很快被美國政府所凍結,經濟上的拮據加上整天的提心吊膽,最終他自己也選擇了被遣返。
金錢觀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麵的一麵鏡子。在拜金主義者的眼裏,金錢具有偶像的特殊價值,生活的目的就是快快裝滿自己的錢袋。對金錢的追求越盛,人離道德的目標越遠。
在拜金主義的社會裏,金錢成了財富的隨時可用的絕對社會形式和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成為萬能的主宰。它顛倒了一切:把堅貞變成背叛,把德行變成罪惡,把主人變成仆人,把明智變成愚蠢,它把一切事物普遍地混淆了、替換了,從而顛倒了整個世界。
上麵三位銀行的昔日高管,在金錢前麵迷失自我,以為昧著良心通過自己手中的職權在銀行謀取私利,別人會如同大海撈針般找不到其罪行證據。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誠信喪失殆盡的人,終究還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人們在古代社會時,視金錢為敗壞純樸道德秩序和正常經濟秩序的“惡魔”。
公元前5世紀的詩人梭福可寫道:在世界流行的罪惡中,金錢是最大的一種,它破壞國家,把人從家園中逐出;它打動人心,使人為惡;它教人厚顏無恥,做出褻瀆神靈的事。可詛咒的黃金欲,它是靠人的卑劣性——虛榮、吝嗇、野心來維持的,人們貪戀黃金而幹出駭人聽聞的罪行,它使人變得殘忍不堪,道德敗壞。
古希臘七賢之一梭倫說過,作惡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窮,但是我們不願把我們誠實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因為道德是永恒的,而財富每天都在更換主人。
梭倫並不是否定金錢和財富對於人生的意義。他曾經想經商致富,但絕不願取不義之財。他認為,擁有最大量金錢和最高權勢的人未必是社會上真正幸福的人。隻有那些擁有高貴品質和美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看來古人聖賢都很看重人內在的無形財富,那麼在自己人生的抉擇麵前,你的選擇是什麼?榮譽?金錢?名利?抑或是誠信的品質?
誠信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價值。“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失去誠信,人們就隻能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裏過著卑微的人生。
一個視金錢萬能的人,注定一生隻會碌碌無為,滿身的銅臭隻會讓身邊的人疏遠他,孤立他;而誠信能使我們的人生充滿陽光,豐富多彩。
讓誠信回歸到社會,回歸到我們每個人身邊。誠信就像一股活水,逐漸浸潤,深入人心;它又像一縷清風,吹過田野,吹開人們心扉。這樣誠心取代了偽裝,有序取代了無序,簡單取代了複雜,溫暖取代了冷漠,人人都將沐浴在誠信的光輝中。這時,誠信比金錢更為可靠。
因此,我們無論是在社會交往還是職場中,一定要時刻恪守我們生命中比金錢更具價值的東西——誠信,這樣,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都能充實完滿地做好每件事,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充滿樂趣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