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當金錢與誠信背道而馳(1 / 2)

金錢是雙麵魔,可以致福,也可以致禍,而誠信是恒益於人的。當金錢與誠信合作,才能發揮它的美好、積極的作用。但如果它背叛了與誠信的合約,則會如洪水猛獸,害人不淺。

易卜生曾經說過:“錢可以買來食物,卻不能買來食欲;錢能買來藥品,卻不能買來健康;錢能招來熟人,卻不能招來真正的朋友;錢能帶來奉承,卻不能帶來信賴;錢能使你每天開心,卻不能使你得到最終的幸福。”

金錢是人與人物質交換的媒介和手段,但往往被有些人誤認為是展示個人能力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標誌。實際上,作為許多高尚品質之一的誠信,是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

下麵是幾位金融界大腕由於在金錢麵前不能自拔,缺失誠信,最終身敗名裂的例子。

——朱小華:從奢華中跌落

朱小華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個平民出身的浙江人,1966年17歲時下放北大荒,1977年回上海,進入上海銀行係統,正式開始他的金融生涯。

朱小華是從基層一路打拚上來的,他曾經做過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的副所長,然後是處長,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副行長。

正是在這個副行長任上,朱小華時來運轉,開始了他從一個地方官員躍升為中央級官員的關鍵轉折。此後,朱小華進入了他作為一個候補閣員必要的儲備及快速升遷時期。

1993年7月,44歲的他成了當時最年輕的副部級高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彙管理局局長。1996年10月,他又出任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這是國務院設立在香港的窗口企業,與中信公司齊名。

對這位已經具有中國金融係統完整履曆的技術官僚來說,光大可能是他更上一層樓之前的最後一次外放。在短短的1年多時間中,朱小華展開了一係列的並購活動,擴張勢頭十分迅猛,頗有讓光大脫胎換骨的味道。時值香港回歸前夕,炒家借勢發力,光大係股票扶搖直上,成為紅籌股中最熱門的炒作對象。

一時間,朱小華變成紅籌公司當之無愧的形象代言人。有香港媒體更直接地將此歸納為“朱小華熱”。朱小華春風得意的時候,據說每個周末從香港乘頭等艙飛赴夏威夷度周末、打高爾夫,是他少不了的休閑活動。香港媒體公開報道稱,不少港台美女都是朱小華的貴賓。

但1999年,大紅大紫的朱小華因受賄400餘萬元被從中國香港地區召回,從此在公眾視線裏消失。直到2002年8月,通過新華社發布的中紀委、監察部的通告,人們才重新在媒體上見到他。

2002年10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朱小華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劉金寶:撈遍滬港

2003年5月底,時任中國銀行香港地區總裁的劉金寶被突然調回北京。事後證明,他因涉嫌經濟犯罪接受調查。對劉金寶貪汙罪的指控,涉及其在滬港兩地任職期間,涉案資金總額折合人民幣達1500餘萬元。

劉金寶在上海期間的貪汙主要與瑞金大廈有關,該樓曾是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機關辦公所在地,亦是中國銀行擁有的物業。據有關部門調查,劉金寶夥同他人,通過向第三方物業管理公司多付錢的方式,將物業管理費用轉為私用。

就在離任之前的幾個月,劉金寶還從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賬外款中直接拿錢,與其他幾名涉案高管私分,其個人所得累計人民幣100多萬元。而在中國香港地區,劉金寶借中國銀行香港重組之機,采取轉移賬款、製作假賬、銷毀賬目等方式騙取公款。劉金寶等人所私分的公款被稱為“小公賬”,主要由中行外派人員的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的差額,以及小金庫組成。在2000耀2003年期間,有段時間幾乎每隔一星期,中國銀行香港的管理層便發放一次獎金。另外,聖誕、春節等節日也被作為發放獎金的機會。

——餘振東:被電腦揭發

2001年10月12日,中國銀行決定將過去全國多達1040處的電腦中心統一成一套係統,集中設置在33個中心。結果發現,在以往各行之間報上來的數字和總行通過電腦統計的數字之間出現了近5億美元的差額!這起案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監守自盜案件,餘振東也因此和前後兩任行長共同創造了一個貪汙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