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一出,倒真引起一些人的興趣,有鰥寡孤獨的老翁、畏將來娶不起媳婦的幼子皆來應征。楚娥母女在熙攘的人群中選了又選,最終選了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此人名喚閻樂。閻樂幼年喪父,與寡母寄人籬下,靠給人家牧羊度日,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得聞中車府令大人之女擇夫,便來應征,不求男歡女愛,惟求與母能得一日三餐,便謂知足。
盼來與閻樂未來得及舉辦婚禮,楚娥便得到趙高從宮中傳來的口信,稱大王今日要返回秦地,讓楚娥母女隨行。楚娥急從民間花高價租了一輛驢車,載上女兒與閻樂母子,隨秦王隊伍出邯鄲,經太原、上黨郡前往關中。
嬴政回到鹹陽,立即組織軍隊,準備進攻燕國,剛要發兵,甘泉宮內傳來嬴政生母趙姬趙太後病重的消息。聞知此信,嬴政心中先是一陣暗喜。自從嫪毐事發,他就覺得他背後有無數雙眼睛鄙視他,讓他自感不安,無數次從夢中驚醒,即便是他接受了玉漱的建議,將母親接回甘泉宮贍養,他在內心深處仍對母親存有芥蒂,一次也沒有去甘泉宮拜見母親。現在母親終於要死了,她死了人們就會忘記這段不光彩的曆史,再也不會有人對此說三道四,自己就會從別人鄙視的目光中解脫出來,照舊是至高無上、威風八麵的大王。但這種欣喜是短暫的,他馬上又聯想到母親與他在趙國時的那一段歲月。母親為了逃避趙軍的追捕,帶領他東躲西藏,他們討過飯,住過人家的豬窩。可以說,如果沒有母親的嗬護,就是有一千個一萬個嬴政也無法逃脫趙國士兵的屠刀。現在母親就要死了,他這個做兒子的怎麼會不痛心?天下有哪個兒子不眷戀自己的生身母親呢?嬴政陷入深深的苦悶與彷徨之中,他下令暫時取消攻燕計劃,獨自到後宮中找玉漱飲酒。
祈年宮內,再度響起編鍾的聲音,眾彩娥在曼妙的鍾聲裏,如癡如醉、翩翩起舞。秦王與玉漱坐於殿首,舉觥對飲。
“愛妃,來,陪寡人再幹一觥!”秦王舉觥,再邀玉漱。
玉漱入秦宮十數年,雖未給嬴政生下一男半女,仍不失秦王寵愛,她相貌出眾,舉止端莊,心係天下蒼生,是嬴政後宮數以百計的妃嬪中最有政治頭腦的一個。她見秦王牛飲,心知秦王心中有苦,便喝退眾舞妓,對秦王婉言:“大王今日有何不快?可說與臣妃,容臣妃為大王解惑。”
嬴政掩飾曰:“寡人沒有不快,寡人今天興致很高,看,寡人再幹一觥!”
嬴政說著,將觥中之酒一飲而盡。玉漱道:“大王不可再飲,以酒銷愁,如蓄洪養虎,遲早為患。”
嬴政“哇”的一聲,將飲入腹中之酒箭射而出。吐畢,歎息一聲:“母後病重矣!”
玉漱驚問:“此何時事?”
嬴政答曰:“就在今朝!”
玉漱又問:“大王可曾前往探視?”
嬴政輕輕搖頭,神情悲愴。玉漱複婉聲問:“莫非大王仍記恨當年之事。”
嬴政道:“家中醜聞,如鯁在喉,哪能一刻忘記?”
玉漱道:“大王此言差矣,太後青年寡居,無以為樂,養一嫪毐,與養一豕何異?大王心懷天下,誌在高遠,應以大局為重,做天下人臣楷模,焉能以區區小事耿耿於懷,忘記人仁,為天下人恥笑?”
嬴政道:“寡人亦想做天下人表率,然太後之事,恐為天下人笑柄矣。”
玉漱道:“不然,儒子仲尼有言,食色,性也,今大王有妃數百,天下人尚無異說,太後身為國母,不過養嫪毐一人,大王何苦以此記恨於心?倘母後就此千秋,恐大王痛心疾首,追悔莫及,不如早赴甘泉宮,問候太後,以免就此永別。”
嬴政暗自思索,終於下定決心,對玉漱道:“寡人這就往甘泉宮。”
甘泉宮內,趙太後已病入膏肓,數日水米未盡,這個糊塗了一輩子,被人玩弄了一輩子的婦人,在行將就木前,終於迎來了一生中最清醒的一刻。她知道將要撒手人寰,此刻,她最想見到的人便是她的兒子嬴政,可是她做過那麼多錯事,甚至還幫助嫪毐要殺掉自己的兒子,他還會原諒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