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太後葬禮(1)(1 / 2)

趙高奉秦王之命坑殺了那些婦人後,回宮繳旨。嬴政以目視趙高,問:“趙卿,寡人坑殺這些人,汝作何感想?”

趙高對曰:“若按律法,罪不當誅。”

嬴政頓時色變,道:“既不當誅,當時為何不阻擋寡人?”

趙高曰:“臣不阻擋,是因為大王未授臣勸諫之職,故不能越俎代庖!”

嬴政怒道:“巧言令色,汝深諳大秦律法,在寡人盛怒時,不行勸諫,是為不忠,觀鄉族被戮,坐視不管,是為不義,吾大秦國豈能留汝這等不忠不義之徒居於廟宇,立於朝堂?來人,剝削趙高中車府令職位,推出午門斬首!”

左右衛士上前剝下趙高官冕,向外拉扯趙高。趙高本欲破口大罵嬴政,但給自己留下一個心眼,因為自己沒有忤逆嬴政,嬴政這般沒有來由的殺掉自己有悖常理,還是忍耐為妙。於是他掙脫押他的侍衛,大義凜然的對秦王說:“趙高無罪,大王欲殺臣,臣甘願受死。”言畢自行向外走去。

趙高剛出殿門,便有侍衛進殿,向嬴政稟報:“啟奏大王,臣奉令監視趙高並無異常。”

嬴政:“細細說來。”

侍衛:“中車府令奉大王命坑殺那些大王仇家時,小可就站在中車府令左右,中車府令談笑如常,並無悲憫之色。”

嬴政:“下去吧!切不可對他人提及!”

侍衛:“喏!”

原來這是嬴政試探趙高是否忠於秦國的一個手段。昨天夜裏,他夢想自己的母親與呂不韋苟合,突發奇想的把母親設為假想敵,同為趙人的趙高更是他的假想敵,便想殺掉趙高,以絕後患。可是趙高平日為政勤勉,無任何把柄在他手中,要想殺他,必須找到一個借口,於是嬴政就把坑殺自己仇家的任務交給趙高,假使趙高當時勸諫,他就把趙高同那些人一並坑殺。如果趙高事後勸諫,他再以不諫之罪降於趙高身上。不過他也給自己留下一個心眼,派一名衛士監視趙高,在趙高執行命令時察其顏色,倘若趙高在坑殺那些人時麵上流露出悲哀,那他可死定了。

“殺還是不殺?”

嬴政此刻心裏猶豫了起來。殺他,不僅會引起朝中大臣非議,而且玉漱那裏也不好交待,可是不殺,他又是個趙人,趙人人人都可恨,可疑!若不是天下還有四國未降,他恨不得屠了邯鄲,把趙國人全部殺光。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暫不殺趙高,以觀後效。

趙高被武士們推至午門,也未聽到秦王赦命,趙高心想:“這一回完了,自己誅秦未完,反被秦王所誅,真乃大不幸也!”他想吼、想叫、想罵,但是他忍住了,若是叫罵,他是必死無疑,若不叫罵,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他抬頭看看天,天空彤雲密布,似乎真的是為他送行。午門正對著的一棵老槐樹,樹冠上開滿了白色的花朵,也似乎是為他默哀。

秦時殺人,沒有時辰之說,往往是推至午門即斬。趙高被武士押至午門之外,武士們用繩索縛住趙高,卷起他的衣領,舉刀要砍,這時隻聽宮內有人急喊:“刀下留人,大王詔令趙高至堂中問話。”

趙高聞之,從口噴出一股濁氣,心道:“嬴政小兒,今日汝不殺爺,他日爺必殺汝!”

趙高在武士們的簇擁下,又被押回蟠螭宮,嬴政嬉笑問:“趙卿畏死乎?”

趙高道:“臣無罪,毋畏死!”

嬴政讚道:“卿果是大丈夫也!嬴政無意殺卿,乃是試卿膽量耳,侍衛歸還趙卿官冕,著趙卿官複原職,仍掌中車府令。”

趙高:“謝大王!”

嬴政:“勿謝,速備車馬,寡人今日返回鹹陽。”

趙高:“喏!”

趙高出宮,覺得身上不爽,用手往腋下一摸,汗衫已盡被汗水濡濕,此時他想起禦史尉繚之語:“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不可與之久遊。”乃歎曰:“伴君如伴虎也!若不為誅秦之計,安能與虎同穴?”

楚娥率盼來來到宮外說親,沒想到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多年來戰爭不斷,青壯男子幾乎全部死於戰場,要想給盼來找到一個般配的意中人,煞是困難。萬般無奈之下,楚娥隻得放寬政策,隻要是趙國人,年齡不管長幼,有願娶盼來者,悉可前來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