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歸去來兮(1)(2 / 2)

次日早朝,蒙毅向秦王奏報:“昨日中車府令趙高駕車於市,當街刺殺馬匹,趙高身為中車府令,知法犯法,請大王賜趙高死罪。”

秦王道:“當街刺馬,確是影響不佳,不過隻殺一馬,便賜死罪,是否過於嚴苛?”

李斯出班道:“大王,若說嚴苛,似也不嚴,趙高身為中車府令,應知前方戰事吃緊,獲取一馬,堪比獲得十卒。”

秦王沉吟,這時淳於越出班,道:“啟奏陛下,趙高昨日當街殺馬,乃是因臣而起,臣在街上尋找王宮,問數人皆不告予,臣見趙大人驅車至,向趙大人問路,不意身上包袱飛出,擊中趙大人馬首,馬匹受驚,險入人群,趙大人無奈之即,才當街殺馬,趙大人之舉乃是救人,不該定罪。”

秦王問淳於越:“依汝之計若何?”

淳於越言辭激烈的說:“趙大人殺馬意在救人,而人才是國之根本,現廷尉大人僅以趙大人殺一馬,便輕易舉起屠刀殺人,此等嚴刑酷法,實不是國家之幸,請大王赦免趙大人,淳於越願以一年之俸代趙大人償還。”

秦王道:“淳於先生說的有理,馬匹再缺,終究是馬,蒙毅,立即釋放趙高,依律罰俸。”

蒙毅:“喏!”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十七年,秦國內史騰攻打韓國,俘獲韓王安,兼並了韓國全部領土,設置穎川郡。這一年秦國發生了地震,華陽太後死,民間百姓出現了饑餓現象。十八年,秦國大舉攻趙,王翦統率上地士卒,攻下井陘,楊端和統率沙內士卒,攻打邯鄲。十九年,邯鄲城破,王剪、羌魁攻占趙國東陽地區,趙王出逃。

邯鄲城破之日,趙國百姓如驚弓之鳥,四散奔逃。秦軍如入無人之境,四處燒殺掠略。秦王嬴政率部也來到了邯鄲,因為邯鄲是他的出生地,這裏承載著他許多的記憶,他此來就是要一睹邯鄲城破的風采,來滿足他的虛榮之心。

少年時嬴政在邯鄲過得並不快樂,自從安國君即位,立子楚為太子後,子楚與呂不韋回秦國安享太平去了。留下年輕的趙姬和年幼的嬴政在邯鄲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們不僅要躲避趙王對他們母子的追捕,而且還飽受趙國人的欺淩。嬴政至今還清楚的記得,有一次他同鄰家一個姓馬的孩子玩擊壤遊戲,鄰家的孩子輸了,上來打嬴政,嬴政忍無可忍,被迫還手,把鄰家的孩子推倒在地。鄰家的孩子大哭,被鄰家孩子母親聽到,立即召來宗族內的幾個女人,把嬴政和趙姬暴打一頓。她們還揚言要弄死嬴政母子,是趙姬給她們跪下來,聲淚俱下的苦苦求饒,那些惡婦們才饒過她們母子性命,就是在那一刻,嬴政把對趙國人的仇恨種在了心裏。他發誓,若是有朝一日再回趙國,他一定要抓到那些婦人和那個帶給他恥辱的馬姓孩子報仇。

現在他來了。他坐在六匹馬拉的轀轅車內,由一個名叫趙高的趙國人親自為他執鞭駕車,他的周圍全是他披堅執銳的戰士,盔甲明亮,旌旗蔽日,街道兩側所有的趙國人都對著他的車輛跪拜,連頭都不敢抬,他感到無比榮耀與自豪。

與嬴政心情恰恰相反的是趙高,今年他四十五歲,離開祖國邯鄲已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來,他始終把誅滅秦國做為自己最為崇高的理想,屈居人下,臥薪嚐膽,可是他非但沒有誅滅秦國,而是他親眼目睹著秦國如同幼獅一樣,一天天的強壯起來,最後吞滅了他的祖國。

滅趙的人就在他身後的車內,他是他趙高的仇人,是整個趙國的仇人,也是天下人的仇人。現在他為他駕著車,趾高氣揚的走在自己曾經的國土上,接受著千萬趙國人的朝拜,這是他趙高的恥辱,也是廣大趙國人的恥辱,他真想把他從車內揪出來,扔到對麵的趙國人群中,讓大家用拳頭把他砸死,用腳踏死,用牙齒把他生吞活剝。但是他不能那樣做,他殺了他,他的國家尚在,他的權力會被另一個人所繼承,依舊推行他的政策,把天下收入囊中。所以他要推翻的是這個延續了六百多年的王朝,他要把這個王朝連根拔掉,讓它從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永遠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