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青梅之心(3)(1 / 2)

經曆長平一戰的慘痛,趙孝成王也變得明智起來,與其他五國合縱,連敗秦軍,秦國的大將王陵,王齕全部戰死,趙國再次以強勁的勢頭屹立於秦國的東方,成為秦國統一天下最強勁的對手。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逝,其子偃即位,是為趙悼襄王。此時趙國的兵權仍舊掌握在老將廉頗手中,廉頗其年已七十多歲,連上馬都有些困難了。趙悼襄王試圖解除他的兵權,任命長期擔任廉頗副手的樂乘為將。哪知廉頗不改往昔驕傲的秉性,拒絕交出兵權,趕走了樂乘。趙悼襄王聞之,大怒,欲治廉頗的罪,廉頗感覺事情不妙,畏罪潛逃。

趙國一下子失去了兩員大將,致使軍中無帥,正在無奈之即,不知誰想起了龐煖。龐煖乃是魏國名將龐涓的曾孫,龐涓死於馬陵之戰後,龐氏家族無法在魏國立足,便舉家遷至趙國。龐煖自趙武靈王時入朝,侍奉趙國四代君王,但一直未受重用。

龐煖為將後,大敗燕國名將劇辛,斬敵首兩萬,聲名鵲起。公元前241年,秦國兵分兩路,一路由老將軍蒙驁率子蒙武等人攻打趙國的龍(今河北行唐)、孤(今河北行唐北),慶都(今河北行唐附近),試圖切斷邯鄲周圍地區與北方代、雁門的聯係,防止趙國名將李牧南下救援邯鄲。另一路由嬴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蛟率領,準備從上黨的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東出太行,直逼趙國都城邯鄲。成蛟率軍行至屯留,止步不前,於是造成蒙驁大軍孤軍深入。龐煖親率大軍北上迎擊蒙驁父子。

蒙驁率軍行至曲逞(今河北順平)安營紮寨。龐煖到時,看周圍數堯山最高,便派將軍扈輒領軍兩萬占據堯山。蒙驁亦派手下猛將張唐來爭。龐煖料知蒙驁會有此舉,親率大軍趕往援助,層層圍住張唐。龐煖激勵手下將士,有擒住張唐者,賜以百裏之地。趙軍聞之,個個奮勇向前,張唐以死相拚。危急之時,蒙驁率子蒙武趕到,合力救出張唐。蒙驁見形勢於己不利,決定撤軍,在撤退過程中,龐煖設下伏兵五萬,人人手持弓弩,蒙驁不備,被亂箭射殺。蒙武一見,睚眥欲裂,奮力前來救父,亦被亂箭穿胸而過。可憐蒙氏父子,馳聘疆場數十年,皆死於亂箭之下。張唐不顧性命,從亂軍中搶回蒙驁、蒙武父子屍首,回鹹陽報喪。

蒙氏父子戰死消息傳來,秦國上下舉國哀痛,嬴政下令三日不朝,天下百姓七日不得婚嫁宴飲。

蒙府上下更是一片悲聲,蒙毅、蒙恬兄弟披麻戴孝,日夜守於祖、父靈柩左右,不停啼哭,乃至眼中流血,力不能支,幾欲殞命。玉漱於家聞之,心中十分牽掛蒙氏兄弟,奈何秦時有女不準入靈堂之規,隻能在家中焚香禱告,祈求上天保佑蒙毅、蒙恬兄弟二人平安。

七日後,蒙家為蒙驁、蒙武父子出殯,葬禮由當朝丞相文信侯呂不韋親自主持。朝中文武百官無一不往,沿途百姓手持香火站於街道兩旁,哀聲一片。玉漱換上一身男裝,混雜在人群中,見蒙毅本來消瘦的身體經此一遭,愈發骨立形銷,心頭一疼,兩行清淚潸然而下。

蒙氏父子葬禮一完,嬴政便詔告滿朝文武,蒙驁、蒙武為將數十載,身經百戰,為大秦掠城池數十座之多,可謂功高蓋世。為表彰蒙氏父子功德,特恩準蒙毅、蒙恬兄弟二人入朝,蒙毅官封上卿,蒙恬官封內史,俸祿兩千石。

蒙氏兄弟本是大秦青年才俊,早已引萬家矚目,今又封得高官,更是引得當朝權貴巨賈富豪之女青眼相看,紛紛上門提親,然兄弟二人皆心有所屬,對登門者概不理睬,讓蒙母頗感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