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巧妙刺激,全腦?激發顧客的購買欲(2 / 3)

顧客愣了一下:“對呀。”

推銷員:“中學是最需要開發智力的時候,您看,這些遊戲軟盤對您孩子的智力提高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顧客:“我們不需要什麼遊戲軟盤。孩子都快上中學了,哪敢讓他玩遊戲呢?”

推銷員:“這個遊戲卡是專門針對中學生設計的益智遊戲,它把遊戲與數學、英語結合在一塊兒,絕不是一般的遊戲盤。”

顧客似乎有聽下去的意思。

推銷員連忙說:“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不再像我們以前那樣隻是從書本上學知識了。您不要以為玩遊戲會影響學習,以為這個遊戲盤是害孩子的,遊戲盤設計得好也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重要工具。”

接著,推銷員又取出一張磁卡遞給顧客,說:“這就是新式的遊戲卡。來,我給您展示一下。”

漸漸地,顧客被吸引住了。

推銷員趁熱打鐵:“現在的孩子真幸福,一生下來就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全麵發展,往往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剛才有好幾位像您這樣的家長都買了這種遊戲卡,家長們都很高興能有這樣既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又使家長不再為孩子玩遊戲而著急的產品,還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係列產品呢!”

顧客動心了,開始詢問價錢。

最後,顧客心滿意足地購買了幾張遊戲軟盤。

案例分析

出色的口才是右腦能力的體現,它不僅要求口齒伶俐、思維敏捷,還要求善於安排說話順序,即語言要有邏輯性,把話說到點子上。對於推銷員來說,良好的口才是說服顧客的利器,是把握主動權的保證。這個案例中,推銷員就是憑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實現交易的。

推銷員說:“看您這年紀,您孩子快上中學了吧?”這是一種典型的感性提問,是推銷員根據經驗得出的結論。

當得到顧客肯定的回答後,推銷員馬上把自己的遊戲軟盤與中學生的智力開發問題聯係起來,並且把遊戲軟盤定位於幫助孩子學習的重要工具。我們知道,家長是非常重視孩子學習和智力開發的,推銷員這樣說就說到點子上了,說到了顧客的心裏。在這個過程中,推銷員左腦的邏輯思維通過右腦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果然,顧客被打動了,交易做成了。

在這個案例中,推銷員充分發揮了自己右腦的優勢,巧妙地運用了口才藝術,一步一步、循循善誘,吸引了顧客的注意力,激發了顧客的購買欲望。可見,推銷員要取得很好的銷售業績,就必須加強自己的口才訓練,提高自己的右腦能力。

案例54“如果您送一套化妝品給太太做情人節禮物,她一定非常高興”——巧妙刺激,右腦激發客戶需求心理

情人節的前幾天,一位推銷員去一客戶家裏推銷化妝品。這位推銷員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再過兩天就是情人節。

男主人出來接待他,推銷員勸男主人給夫人買套化妝品。男主人似乎對此挺感興趣,但就是不說買,也不說不買。推銷員費了不少口舌,客戶才說:“我太太不在家。”

這可是一個不太妙的信號。忽然,推銷員看到不遠處街道拐角的鮮花店,門口有一招牌:送給情人的禮物——紅玫瑰。這位推銷員靈機一動,說道:“先生,情人節馬上就要到了,不知您是否已經給您太太買了禮物。我想,如果您送一套化妝品給您太太,她一定會非常高興。”

這位先生眼睛一亮。

推銷員抓住時機又說:“每位先生都希望自己的太太是最漂亮的,我想您也不例外。”

果然,那位先生笑了,開始問他化妝品的價錢。

“禮物是不計價錢的。”

於是一套很貴的化妝品就推銷出去了。

案例分析

需要是人們因生理、心理處於某種狀態而形成的一種傾向。一個人若產生需要,強烈的感覺是缺乏什麼或期望什麼。要善於看準對象,激發其需求心理,並抓住介入的最佳時機。比如說,在口渴的情況下,人的感受就是身體缺少水,期望得到水,且隻有喝上水才能消除這種感覺。推銷也是一樣,如果推銷員能夠抓住時機,提示客戶需要什麼,那麼就很容易成交。

這個案例中的推銷員就是抓住了情人節這個契機推銷成功的。在開始時,推銷員反複向男主人介紹化妝品的好處,勸其為夫人買一套,結果並不理想,這說明推銷員的左腦策略已不能起到作用了,如果不及時轉換策略,那麼隻能去拜訪下一個客戶了。

這時,推銷員看見了花店門口“情人節”的招牌,於是,靈機一動(右腦開始發揮作用):“如果您送一套化妝品給您太太,她一定會非常高興。”,結果那位男主人果然心動,當他詢問價錢時,推銷員又機智地說:“禮物是不計價錢的。”,最後化妝品以原價成交了。這是典型的右腦製勝策略,推銷員正是抓住了“情人節”這個契機,發揮了自己右腦的優勢,成功銷售了昂貴的化妝品。

由此可見,需要是被創造出來的,推銷員隻有開動右腦,抓住一切時機,喚起客戶對這種商品的需要,才能讓顧客產生購買的欲望。

案例55“高級法院的理查德法官也是我的客戶”——公共權威的符號作用影響潛在客戶的右腦

史蒂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推銷員,每次成交後,他都讓顧客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別是一些比較有身份、地位的顧客,當他去拜訪下一位顧客時,總是隨身帶著這些顧客名單,那些名字都是顧客的親筆簽名。見到下一個顧客後,他先把名單放在桌上。

“我們很為我們的顧客驕傲,您是知道的。”他說,“您知道高級法院的理查德法官嗎?”

“哦,知道!”

“這上麵有他的名字,您更應該知道我們的布萊恩市長吧!”

史蒂爾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這些名字,然後說:“這是那些受益於我們產品的人。他們喜歡……”他又讀了更多有威望的人名:“您知道這些人的能力和判斷力,我希望能把您的名字同理查德法官及布萊恩市長列在一起。”

“是嗎?”顧客很高興,“我很榮幸。”

接下來,史蒂爾開始介紹他的產品,最後成交了。

史蒂爾就是憑借著這些顧客名單,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

案例分析

名人效應、公共權威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中被成功地運用於各個領域,比如說廣告。推銷同樣也可以利用有影響力的人增加推銷本身的吸引力和可信度。這是成功實現推銷的一條捷徑。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推銷員史蒂爾就是善用這一推銷技巧的高手。他在向顧客推銷產品時,要求顧客,特別是有身份、地位的顧客簽上自己的名字,這為他以後的推銷奠定了基礎(左腦有計劃地準備)。

當他向其他顧客推銷產品時,就把有顧客親筆簽名的單子給顧客看,並且說:“我希望能把你的名字同理查德法官及布萊恩市長列在一起。”這是典型的刺激潛在客戶右腦的策略,使客戶失去理性思考,陷入右腦的感性狀態。

其實,顧客並不是相信理查德法官和布萊恩市長本人,而是相信了他們的頭銜——外界授予的頭銜,繼而相信了他們的鑒別能力,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鑒別能力,認為連這些名人都用他們公司的產品,那就肯定錯不了,最終高高興興地簽上自己的名字,購買了史蒂爾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