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卻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議”:“新主任位子還沒坐穩,口氣就開始狂了”,甚者找原主任高天文“反映想法”,直接被高天文“拒之門外”:“科室裏的都是一家人,科室裏的事沒有不能拿到台麵上說的,有質疑直接找王剛主任。”
支持可不隻是“說說而已”。一遇到學科建設發展、複雜病例會診等難題,高天文就是王剛的“智囊團”。當初高天文的一句鼓勵現在還常常回響在王剛耳畔,“別擔心,創新成了一半就算成功”。
就這樣,在高天文和幾位老專家的支持下,王剛倡導以科研發展帶動全麵建設的治科思路初見成效,皮膚科在門診量、收容量、論文、國科金數量上的優勢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
接班不是“交接”是“銜接”
走進皮膚科的大廳,掛在牆上的6字科訓“和諧、拚搏、超越”特別醒目。王剛告訴記者:“大家一起拚搏才能創造出超越的成績,我們科一直是老主任把主任‘扶上馬’再‘送一程’。”
高天文上任之初,為讓他發揮科研專長,經驗豐富的老主任劉玉峰主動承擔起了病房管理工作。“後院不著火,先鋒才能安心往前衝。” 他還作為主答辯人為團隊成功申報到了1035項目,幫助科室實現了基金“零的突破”,為日後申請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奠定了基礎。答辯時,劉玉峰鄭重向評委介紹道:“這是我們皮膚科的高主任,我是副主任。”
“科主任接班不應是點對點的‘交接’,而是學科積累和管理經驗的‘銜接’。”高天文也非常同意劉玉峰的這個觀點。所以卸任主任後,他對王剛的工作還是積極發揮影響,全力保駕護航。為把該科“全國皮膚科主任高峰論壇”的招牌擦得更亮,身為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的高天文,總是利用在學會的影響邀請更多專家來講學授課,並以自己的學識和親身經曆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作專題報告。
正是3代科主任的接力發展,正是和諧奮進的文化氛圍,使得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科在20年裏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科迅速成長壯大,現在已經成為學校的支柱學科,學科建設已躋身全國前列。2002年成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2010年獲國家精品課程,2012年成為首批“總後勤部優秀教學團隊”。2014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在這裏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