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大量成功和失敗的企業案例都證明:雖是管理中一些看上去無關緊要的小事,卻給企業帶來了無法想象的損失。
曾經有一家電熱水器生產廠,聲稱自己的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9%,各項指標安全可靠,並有雙重漏電保護措施,讓消費者放心使用。然而一位消費者購買了該廠的電熱水器,卻不幸攤上了1%的失誤。
在使用過程中,這位消費者跟往常一樣,未關電源就開始洗澡,接下來不幸就發生了:熱水器漏電,而漏電保護裝置又失效,以至於他被電流擊倒,一條胳膊殘廢了。按說,帶電使用電熱水器屬於正常操作範圍,不應出現故障,即便發生漏電,漏電保護裝置也會立刻斷電,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然而,就是因為這家企業滿足於99%的合格率,給那位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也使自己的企業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從此一蹶不振。
古代就有“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警示,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無數用生命和鮮血寫成的案例也警示著每個管理者,任何時間都不要存在僥幸心理。1%的漏洞就可能導致100%的損失。
在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漏洞與隱患,而這些漏洞和隱患能否及時得到處理將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就要求企業應該做到“防微杜漸”,在隱患剛冒頭時,就加以製止,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不要忽視“烏鴉嘴”的作用
現實中,很多管理者都喜歡聽好話,說好話,危機產生了,也一心向好,容不得別人說一絲不吉利的話,有人好心指出漏洞所在,卻被罵為“烏鴉嘴”。不喜歡烏鴉嘴,不喜歡壞消息,這反映了管理者逃避危機的心理,這種逃避不僅無助於危機的解決,還會使危機蔓延、滋長,最後發展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事實上,管理者應該明白,在企業裏需要多幾張烏鴉嘴,自己才能及時發現責任落實上的盲點。“烏鴉”雖然叫得令人討厭,但是總比釀成災禍後亡羊補牢好。
微軟公司有這樣一條規定:在軟件中出現任何漏洞都必須馬上糾正過來,這條規定也同樣適用於微軟的內部管理。在蓋茨的影響下,公司建立了有效的回饋機製以確保每件事都在不斷的改進之中。
公司也十分重視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我曾有本備忘錄,每年我都對它進行更新。上麵記載了‘微軟的十大錯誤’,我盡量讓這些錯誤看上去聳人聽聞。隻有這樣,人們在談到微軟的未來時才不至於重蹈覆轍。”蓋茨說。
在微軟,蓋茨還建立了同事之間互相提供回饋意見的機製。他熱衷於建立“回饋圈”,並將其滲透到微軟日常處理的每項工作上。
正如世界上其他主要計算機公司一樣,微軟也有自己複雜的電子基礎設施,公司的每個員工都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與別人交流,這其中也包括蓋茨。
“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產業裏,形勢瞬息萬變,我們必須不斷調整我們的航向。所以,我們必須建立起有效的‘反饋圈’。”蓋茨說,“我們的電子郵件係統可以讓人們不分等級地自由交流信息,通過電子郵件,人們在48小時內就可以了解到所出現的問題。”
蓋茨本人總是及時回複微軟任何員工的電子郵件。一位高級管理人員遭到解職,就是因為沒有及時地處理他的電子郵件。
微軟的回饋圈使市場上的各種危機和微軟產品的各種缺陷能夠在第一時間被發現和處理,這種正視危機的企業文化也是微軟帝國能夠常青的秘訣。
回饋圈就是現實版的烏鴉嘴。當企業的每位員工成為安全的監督員時,企業就能在禍患處於萌芽狀態時發現它,並消除它,這樣一來,企業的安全就能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實踐中,企業管理者不能忽視烏鴉嘴的作用,應該既能接受好消息又能接受壞消息,這樣才有利於將自己做好管理工作。具體來說,應該做到:
1.主動傾聽不同意見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要歡迎壞消息,還要主動傾聽不同的意見。如果企業內人人都是一麵鏡子,那麼企業內部的危機根苗便無處藏身。
2.設置一個回饋圈
企業管理者應當專門設置一個部門來搜集各種壞消息,並由專人負責提出反麵意見、集思廣益,這樣才能避免企業危機的潛滋暗長。前麵提到的微軟公司的回饋圈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