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斷路器預防性試驗方法的注意事項
科技專論
作者:沈華春
【摘要】隨著電力係統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在生產中的應用,如何更好的把預防性試驗工作服務於生產實際,如何簡便、安全的完成現場試驗,使試驗數據更加有效的判斷設備狀態是現場檢修試驗人員麵臨的重要問題。
本文通過對斷路器的幾種試驗方法的分析,讓現場試驗人員可以更加方便、正確的判斷斷路器的狀態,為斷路器的狀態檢修提供依據。
【關鍵詞】斷路器;合閘分閘;最低動作電壓
1、引言
此課題為正確的通過預防性試驗數據分析判斷高壓斷路器狀態,通過簡便、安全、有效的測試方法為斷路器的狀態檢修提供依據。
下麵就介紹幾種常用的預防性試驗分析方法,以便於對斷路器的絕緣特性、機械特性和觸頭的磨損情況做出判斷。
2、導電回路電阻的測量
導電回路電阻試驗是斷路器判斷觸頭接觸是否良好的一種常見試驗,也是斷路器預防性試驗的主要項目。測量方法是在斷路器合閘狀態下加入一個大於100A的電流,通過測量兩端的電壓得出電阻。隨著封閉母線及GIS的使用,使得試驗人員很難在斷路器就近測量,常常要帶上很長的母線或通過接地刀閘。加之不同試驗人員可能采用不同的地方測量電壓,這就使得試驗數據常常無法反映設備狀態。試驗人員在做導電回路電阻試驗前要先期了解上次試驗測量電壓的位置,通過接地刀閘測量的要確保接地刀閘接觸良好。在得出試驗數據時,要記錄好測量時的溫度,將試驗數據換算到75度下的標準電阻。隻有這樣所測量的數據才能與以前的數據進行比較,更加有效的判斷觸頭接觸是否良好。當數值相差超過規定值是就應該分析原因或安排檢修消除設備隱患。
3、斷路器分合閘時間參數的測量
斷路器分合閘時間參量是斷路器操作性能的首要指標。不同廠家型號的斷路器,其分、合閘時間都不盡相同,但都要求動作迅速。時間參數包括合閘時間、分閘試驗和不同期時間組成,其中斷路器的分閘時間包括固有分閘時間和熄弧時間兩部分,故也稱為全分閘時間。為了保證取得的數據能夠可靠地用於分析判斷,應確保試驗所加電壓為標準電源,動作回路與上次試驗相同,試驗時儲能機構處於同一水平。數據分析時要結合前幾次試驗數據判斷時間參數的變化趨勢。通過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有效判斷出斷路器機械結構有無鬆動、變形和磨損,儲能機構是否正常,儲能彈簧是否發生應力變形等缺陷。
特別指出的是在現場進行三相聯動高壓斷路器的分合閘時間測量時,試驗接線應接至繼電保護分合閘操作的連接端子處,避免直接在斷路器的分合閘線圈處接線進行測試,否則難以發現分合閘時間超標問題,從而導致現場應用中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產生影響。當用於同期裝置的導前時間測量時,合閘電壓也應加於監控係統合閘繼電器端子處,這樣才能保證測量時間準確可靠。
4、斷路器分、合閘電磁鐵的動作電壓的測量
斷路器操動機構動作動作電壓的測量作為斷路器特性測試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除了驗證斷路器線圈是否靈敏和可靠,還可以測試整個操作機構在非額定動作電壓下的性能。按照規程要求操當操動機構的電壓應該保持在80%~110%的額定電壓範圍之內時,斷路器應能可靠的合閘。當操動機構的電壓應該保持在65%~120%的額定電壓範圍之內時,斷路器應能可靠的分閘。當線圈電壓低於30%的額定電壓時斷路器應可靠拒動。
斷路器的動作主要依靠分合閘線圈的動作完成。當二次直流係統絕緣不良,高阻接地時,斷路器分合閘線圈兩端會產生感應的低壓直流電壓,且斷路器在強電的環境下工作,很容易造成強電磁的幹擾,如果線圈動作電壓過低,斷路器就會發生誤分閘,所以規程規定在低於30%的額定電壓時斷路器不得動作。而在電力係統發生事故時,為了保證斷路器可以可靠動作,不至於因為斷路器失靈而使電力係統失去保護,故規定當操動機構的電壓應該保持在65%~120%的額定電壓範圍之內時,斷路器應能可靠的分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