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成為拉著企業奔跑的人(3 / 3)

在管理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隻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會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這句話指出了團隊領導者對團隊戰鬥力、生存力、發展力的決定性影響。一位領導者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團隊效能的發揮。

要想成為一個拉著企業奔跑的人,你就要首先拉著團隊奔跑。這時,你要激發自己的領導才能,要具有領導者高屋建瓴的眼光、獨到的領導魄力、勢必成功的堅定信念和將帥般的敢打敢拚的精神。

相信自己是一隻頭狼,讓自己擁有頭狼的品質與能力,用行動去帶動團隊中的成員,使大家向著同一個目標齊心奮進,這樣,你的團隊將是一個勢不可當的優秀團隊,企業也將是一個長久立於強者之林的不敗組織。

你的位置應該在更高處

人在職場,短時間保持優秀並不難,但要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就不容易了。身在職場的人,要不斷提醒自己,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堅持下去,讓優秀的思維深植於自己的內心,讓優秀的觀念進入自己的基因,溶入自己的血液。

黛安妮是美國一家大時裝企業的創始人。她在23歲的時候,從父親那兒借款3萬美元,開了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同丈夫分居以後,她將自己的公司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時裝企業。現在,她的公司年銷售額達200萬美元。接著,她又辦起了一家經營化妝品的公司,而且還同其他公司合作用自己的名字作商標生產皮鞋、手提包、圍巾和其他產品。隻用了5年時間她就完成了這一切。

這位時裝企業的女強人對成功是怎樣解釋的呢?她說:“如果把生活比做旅程,那麼成功便是你在沙漠中來到一片綠洲。在這裏你可以稍作休息,舉目四望,欣賞一下這裏的景致,呼吸幾口清新的空氣,睡上一個好覺,然後繼續前進。我認為成功就是生活,就是能夠享受生活的一切——既有歡樂和勝利,也有痛苦和失敗。”

黛安妮認為,有一種不斷前進的欲望在推動著她。“當我朝著一個目標努力時,這個目標就將我帶到一個新的高度,使我踏上一條通往新生活的道路。我並不是總知道自己在走向何處,而且在前進會發生各種事情,出現不同的情況,甚至災難,不過道路是越走越廣的。所以,我有一個不變的信念,就是:‘保持靈活應變的能力,在自己的人生經曆中,不放過任何一個成功的機遇。’”

黛安妮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積極進取的精神。一個人如果從來不為更高的目標做準備的話,那麼他永遠都不會超越自己,永遠停留在自己原來的水平上,甚至還有可能倒退。

美國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前總經理貝克曾經這樣告誡他的員工:“我勸你們要永不滿足。這個不滿足的含義是指上進心的不滿足。這個不滿足在世界的曆史中已經促使很多真正的進步和改革發生了。我希望你們不要滿足,希望你們永遠迫切地感到你們不僅需要提高自己,而且需要改善你們周圍的環境。”這樣的告誡對於每一個職業人士來說,都是必要的。

生活中,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看到這樣的情形:一些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滿懷希望地開始他們的職業旅程,卻在半路上停了下來,滿足於現有的工作狀態,然後漫無目的地工作著。由於缺乏足夠的進取心,所以他們在工作中沒有付出100%的努力,也就很難有任何更好、更具建設性的想法或行動,最終隻能做一個拿著中等薪水的普通職員。隻有積極進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年輕人,才會成為真正拉著企業奔跑的人。

不思進取的員工不但不能夠發展,還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隻有那些不斷學習,能夠企業需要的員工才能在企業裏長久地生存。和自己較勁的員工,就擁有了不懈的動力,憑借這樣的動力,他們就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將工作做到最好,從而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因此,不管你處在什麼行業中,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技能,也不管你目前的薪水多豐厚、職位多高,你都應該告訴自己:“要做進取者,我的位置應在更高處。”這裏的位置是指對自己的工作表現的評價和定位,而不僅限於職位或地位。

在工作中樹立個人品牌

企業有企業的品牌,產品有產品的品牌。那麼,個人有品牌嗎?

當然有!我們經常聽說某某人敬業、某某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某某人擅長財務管理等,這就是品牌。個人品牌是一個人寶貴的無形資產,其價值甚至高於人的有形資產,它使個人在工作中顯示出獨特的價值。像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一樣,個人品牌也要有知名度和忠誠度。

要在工作中樹立品牌,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品牌不是吹出來的。雖然吹噓可以在短時間內迷惑一些人,並撈得一些好處,但時間一長,必然原形畢露。拿不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吹得天花亂墜又有什麼用呢?

1996年,邱飛在一家企業做顧問工作,當時他曾經碰到一個叫靳西的人。靳西見他的老板喬羽先生很信任邱飛,便央求邱飛在他的老板麵前多給他美言幾句。

“我進公司時,喬羽先生答應聘我做公司的技術總監,可他一直都沒有兌現,隻是說正在考慮。你看,都考慮一年多了,還沒有一點動靜。”靳西向邱飛訴苦。

邱飛想,既然老板許了諾,那麼他就應該兌現,不兌現也該說明原因。於是,邱飛找了一個恰當的機會專門和喬羽先生談起這件事。

“這個人我不敢重用。”喬羽先生說。

“為什麼呢?”

“你知道這個人是怎麼來我公司的嗎?他原來在另一家公司工作,那家公司曾經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有一天,他約我見麵,說他掌握了那家公司全部的技術秘密,如果我肯高薪聘用他,那麼他願意將那些技術秘密奉獻給我。我答應了他的條件,給了他高薪,但重用的事,一直不敢兌現。”喬羽說。

“你的意思是說,如果重用他,他掌握了你的秘密之後,也可能出賣你,對嗎?”邱飛說。

“是啊,他是一個不夠忠誠的人,一個賣主求榮的人!原來那家公司對他很不錯,可他卻出賣了老板,使得那家公司一蹶不振。有了第一次,肯定會有第二次,重用他的話,下一個受害的可能就是我啊!”喬羽說,“我非但不肯重用他,而且還準備辭退他,但在做好準備之前,我不能讓他知道,誰能保證他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後會怎樣瘋狂地搞破壞呢?”

對於一個不夠忠誠的人,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同樣,在企業裏,一個人靠出賣企業的機密來獲取私利,也是一種恥辱。一個自身素質存在嚴重缺陷的人,對公司來講是一個潛在的殺手,不知哪天他會跳出來倒戈相向。就像上文中的這個人,不僅沒有樹立良好的個人品牌,還給自己貼上了不忠誠、賣主求榮的惡劣標簽,這樣的人誰敢重用呢?

管理專家宋新宇說,個人品牌就是個人在工作中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價值。具體而言,個人品牌有幾個特征:

第一,個人品牌最基本的特征是質量保證。這一點跟產品品牌一樣,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是個人業務技能上的高質量,另一方麵是人品質量。也就是說,既要有才更要有德。一個人僅僅工作能力強,而道德水平卻不高,那麼他也建立不起來個人品牌。

第二,個人品牌講究持久性和可靠性。建立了個人品牌,就說明你的做事態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證的,你一定會為企業創造較大的價值。對於這樣的人,企業是可以信任和放心的。

第三,品牌的形成是一個慢慢培養和積累的過程。任何產品或企業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而是經過各方檢驗、認可才形成的。對個人品牌而言,個人品牌也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公認的。

第四,個人一旦形成品牌後,他跟職場的關係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企業如果有了品牌,那麼它做任何事都會相對容易一些。同樣,對個人來講,一旦建立了品牌,他工作時就會事半功倍。

在職場中,擁有最高價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對公司貢獻最多的人。

喬·吉拉德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這種品牌的建立使他的事業進入到一個更加輝煌的世界。他的個人品牌的樹立得益於他的創新頭腦。他總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有所創新,從而使客戶更加信任他、喜愛他。

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走進喬·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說想在這看看車,打發一下時間。她告訴喬·吉拉德,她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一樣。但對麵福特車行的推銷員讓她一個小時後再去,所以她就先來這兒看看。她說,這是她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今天是她55歲生日。

“生日快樂!夫人。”喬·吉拉德一邊說,一邊把她讓進辦公室。他出去打了一個電話,然後繼續和她交談:“夫人,您喜歡白色車。既然您現在有時間,那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的雙門式轎車,它也是白色的。”

他們正談著,女秘書走了進來,遞給喬·吉拉德一束玫瑰花。喬·吉拉德慎重地把花送給那位婦女:“尊敬的夫人,有幸知道今天是您的生日,送您一份薄禮,祝您好運!”

“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禮物了。”她說,“剛才那位福特推銷員一定是看我開了部舊車,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我剛要看車,他卻說要去收一筆款,於是我就上這兒等他。其實,我隻是想要一部白色車而已,隻不過表姐的車是福特,所以我也想買福特。現在想想,不買福特也可以。”

最後,她從喬·吉拉德手裏買走了一輛雪佛蘭,並填了一張全額支票。其實,從頭到尾喬·吉拉德都沒有勸她放棄福特而買雪佛蘭。隻是因為在這裏感覺受到了重視,所以她才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轉而選擇了喬·吉拉德的產品。

喬·吉拉德在15年的推銷生涯中,共賣出13001輛汽車,曾創下一年賣出1425輛(平均每天4輛)的紀錄,這個成績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大全》中。

喬·吉德拉不僅是銷售大師,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個人品牌的專家。他並沒有用什麼特殊的方法來使工作方式發生多麼大的改變,而隻是用了一點小創意,便幫助自己打出了一個區別於其他銷售員的個人品牌,這就是奠定他輝煌業績的一個基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屬於一個公司、一個職位。很多變化是我們無法控製的,但我們唯一能夠控製和把握的是自己的實力和口碑。

美國管理學者華德士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他認為,用創新之盾樹立職場中的常青品牌,是每一個職業人都應有的職業追求,同時也是他們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