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朱禹的故事(1)(1 / 2)

他拍拍我的肩膀:“知道你是渴望知識的好學生,今天我就給你補上這一課吧。”

我躲開他的手,卻躲不開想聽他繼續胡謅下去的意圖。

“排華法案產生的前後,中國正經曆著曆史上最恥辱的動蕩時期,很多人為了謀生飄洋過海遠走他鄉,他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地辛苦勞作,連生命都沒有保障,即使是這樣,作為吃苦耐勞的弱勢群體,華工竟然在移民國成為眾矢之的,即使當時的中國政府發出抗議的呼聲也因勢微而聲低。

美國太平洋鐵路貫通的時候淘,金業已經不是很賺錢的行業,但隨著淘金業的蓬勃發展,也發現了新的礦業,那些貪心冒險的礦主還夢想著利用廉價的工人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雇傭華工就是他們的手段之一。雖然排華法案對華工的限製很多,但華工的忍耐勤勞安分仍然受到很多雇主的青睞。”

這個故事雖然偏離了朱禹的主題,但是已經引起我的興趣,他頓了頓,看我一眼繼續說:“我的故事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發生的。”

從曆史課跳到曆史故事,我並不為他這個跳躍感到奇怪。

“在當時的舊金山有一個傳說,山裏的印地安人守著一個寶藏,是個出產黃金和寶石的礦脈,通往這條礦脈的是一條伴隨死亡威脅的發財路,讓曆來的淘金者垂涎三尺又忌諱三分,順利通往抱著的秘密就掌握在老酋長手裏。這個傳說因為印第安人的堅守,沒有人能夠對它一窺真容。

當豐富的地表金礦開采結束,那些夢想著一夜暴富的采金人開始另辟蹊徑,這個傳說再次被人提起,經過幾番商談,聯邦政府的裝聾作啞,狂熱的淘金者不顧印第安人簽訂的保留地協議,雇傭了軍人向印第安人最後的保留地進發。

眼見著將失去賴以維持部族生存的領地,意識到受騙的老酋長憤怒了,他帶領族人和雇傭軍展開激烈的爭奪,雖然驍勇敏捷的印第安人憑借對地形的熟悉獲得暫時的勝利,但那些手持長矛的民族怎麼是火槍大炮的對手?在最後的決戰中他們節節敗退,隻剩下幾個衛士掩護著酋長退進一個洞口死守。當最後一陣猛烈炮火平息後,山穀裏回蕩著酋長沉痛的呐喊,那些瘋狂的家夥衝進去,沒有發現一個生還者,隻有酋長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也沒人見他再出來。

雖然沒有獲得進入寶藏的秘密,淘金者還是蜂擁而至,他們在那座山上打了很多井,費了很多功夫才找到很少的一點金子,沒有人找到傳說中的寶石,這讓所有采金者耿耿於懷,還是不斷有人出去尋找傳說中的寶石。

那段時間出去尋寶的人接二連三的失蹤,失望、饑餓和疾病籠罩著礦區,淘金人之間經常發生械鬥,不斷有人傷亡,傳說中的恐怖氛圍籠罩著礦區,人們說這是一座受詛咒的金礦,於是很多人離開那裏,到附近的小鎮上等待消息。

一天,鎮上來了兩個華人,因為經常有華工在廢棄的礦井裏又淘到黃金,他們決定到那裏去碰碰運氣。

在尋找金子的過程中,兩個華工意外地發現了那位失蹤的印第安酋長,他奄奄一息地躺在一處隱蔽的洞口,在等待生命最後時刻的到來。

老華工試試酋長的鼻息,伸出兩隻搭在他手腕上,隱約感到他低沉的脈象。他拿出褡褳裏帶的水慢慢送進酋長口中,輕輕揉捏幾處穴道。酋長漸漸恢複知覺,他睜開眼看著麵前的華工,知道自己是在他們的救治下蘇醒過來。

酋長謝絕了老華工的食物,手指著不遠處一個洞口,示意幫他到那裏去。兩個華工淌著及膝的水送酋長往更深處走,越走水越深洞子越矮越逼窄,最後幾乎到側行的地步,當他們爬過一個岔口,卻一下滾落水中迅速沉下去,就在他們掙紮著以為無生還希望時,感到一股力量把他們從水中托起來,放到一座橋上。

這是一座晶瑩碧透的小橋,一道璀璨的星河在石橋下流淌,仿佛華人傳說的銀河;星河周圍是肥美的良田,生長著繁茂的珍貴樹木,樹上結滿奇異的果實,各種珍奇動物在林間奔跑追逐。已經奄奄一息的酋長仿佛神力加身,用一根藤索輕輕一躍落在岸上,坐在那片森林前的大石上,周圍是金黃色的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