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成就勝任力的15大法7(2 / 3)

很多人不知道,早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已經不好不壞地經營了7年多,雖說小日子過得也還算小康,但卻一直默默無聞,固守一方。2002年,在專業品牌公司為其做品牌診斷時發現,王老吉沒有紅起來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品牌定位而不在於市場推廣。王老吉雖然經營多年,但它的品牌缺乏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原來的廣告語“健康永恒,永遠相伴”其實是一個較模糊的概念,企業無法回答“王老吉”是什麼,消費者更不會理解。

經過細致的市場調查,專業品牌公司發現,消費者在享受煎炸、燒烤、香辣美食時,特別希望能夠預防上火,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茶飲料、可樂、果汁、礦泉水等顯然不具備“預防上火”的功能,而王老吉的中草藥配方、125年曆史、“涼茶始祖”的身份等要素為其成功打造“預防上火”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最終王老吉明確了自己的品牌定位——“預防上火”。

精準的品牌定位之後,有效的品牌推廣則是使品牌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加多寶負責人曾說:在最短的時間裏使王老吉品牌深入人心,必須要選擇一個適合的宣傳平台,中央電視台一套特別是晚間新聞聯播前後的招標時段是具有全國範圍傳播力的保障。王老吉始終把中央電視台作為其品牌推廣的主戰場,巨額廣告投入不遺餘力,同時針對各區域市場的不同特點,投放一定量的地方衛視廣告,以彌補央視廣告覆蓋率的不足。

王老吉的廣告投入可謂大手筆:2002年投入1000萬元,2003年增至4000多萬,2004年廣告投入1個億,2005年1個多億,2006年世界杯期間廣告投入更是猛增,全年投入2個多億。在中央電視台2007年廣告招標大會上,王老吉又以42億元成為2007年央視廣告的標王。此外,王老吉在報紙廣告、車身廣告、市中心路牌廣告、終端廣告以及公關促銷等方麵也有不凡的手筆。強大的品牌推廣使“怕上火,喝王老吉”這一廣告語深入人心,並引爆了其銷量的井噴,王老吉的銷售額以幾何倍數直線飆升,一舉成為全國性的主流飲料。

以前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市場成熟的今天,各種各樣的“酒”容易將“香”掩蓋。消費者往往受到廣告的影響而進行購買活動,品牌的知名度對產品的銷售成績有巨大的影響。很多時候廣告讓消費者形成首次購買,然後使品牌的質量讓消費者產生繼續購買,並形成長期的對品牌文化的認同。企業管理者一定要在如何打造強勢品牌上下夠工夫。

192.百年老店是這樣煉成的:沉下心來做品牌

有人問鬆下幸之助:“你覺得鬆下要多少年才能夠真正成為世界品牌?”鬆下回答:“一百年。”事實證明,鬆下沒有花那麼長時間。此人又問:“打造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是什麼?”鬆下說了兩個字:“耐心。”

中國的老字號恒源祥多年來一直禁止為恒源祥的某個產品做廣告,它做的都是品牌廣告,隻為“恒源祥”三個字做廣告。經銷商總希望恒源祥的廣告一打出去,馬上就有大量的人去購買,而這樣做的短期效果是讓恒源祥的經銷商十分焦急,因為他們想象的廣告一上,銷售成果就立竿見影的局麵沒有出現。但是,恒源祥集團董事長劉瑞旗卻頂住壓力,堅持這麼做。

他曾說:“做品牌是需要耐心的,必須讓用於做廣告的錢全部用於打造恒源祥品牌上。”於是,堅持隻為“恒源祥”三個字做廣告成為他一貫的品牌策略,恒源祥堅持拒絕為旗下的各類產品做廣告——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因為恒源祥必須不斷地說服經銷商,同時還要對很多大牌的廣告公司的建議視而不見。而劉瑞旗多年堅持的結果是,恒源祥品牌的知曉率在中國市場上達到939%。

在一項對世界100個最著名的品牌所進行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其中有84個是花了超過50年的時間打造成功的。僅有16個品牌花了不到50年時間就成為世界品牌,而這些品牌中一種是由於產生了全新的技術變革,另外一種是連鎖經營模式的發展造就了世界品牌。除此之外,其他品牌都花了50年以上的時間,這是需要耐心的。

從建立品牌、發展品牌、推廣品牌到鞏固品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建立卓越的品牌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僅憑大筆金錢投入和短期廣告轟炸就能實現的,需要恰當的定位、長遠的規劃和耐心的堅持,需要喬布斯式的專注和執著,更需要貼心的設計和優質的服務。

中國另一百年老店同仁堂的曆史見證了真正的品牌是如何煉成的。

同仁堂是中國醫藥界的一塊“金字招牌”。350多年來,雖然經曆風雨滄桑,但同仁堂一直生生不息,在各國醫藥公司逐鹿中華大地的今天仍然不斷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同仁堂有什麼奧秘使自己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呢?

同仁堂何以名滿天下?“吃同仁堂的藥放心。”年過八旬的王大爺對此深有感觸,“2003年北京鬧‘非典’,我來這兒配一副預防的中藥。等了老半天都拿不到,開始大夥都埋怨,還以為是他們要留著漲價。後來才知道人家是為了等到合格的原料到貨後才給抓藥。”王大爺又接著說,“就仗著這份仁義,同仁堂就能做天大的生意!”

而同仁堂的這份“仁義”是自古就有的。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禦藥,曆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曆程中,曆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

百年老店就是在這樣對質量和服務的執著追求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龍永圖曾說:“隻有百年老店才能產生真正的世界品牌。全球很多知名品牌,都是在長期發展、進化的過程當中形成的。中國的企業在打造全球品牌的時候,要有雄心壯誌,但是不能太急,太急的話,打造出來的可能是一個很快就會被淘汰的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

193.“一切與咖啡無關”的星巴克:品牌的背後是文化

品牌的背後更深的是文化。要想打造出真正被世界認同的品牌,必須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取得消費者對品牌文化的認同,能夠建立起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星巴克這個很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咖啡品牌創建於1971年。自1992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以來,星巴克的經營一飛衝天,其銷售額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利潤平均增長率則達到30%。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星巴克已從昔日西雅圖一條小小的“美人魚”進化到今天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鎖店達到一萬多家的“綠巨人”。星巴克的股價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過了通用電氣、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微軟以及IBM等大型公司。

今天,星巴克公司已成為北美地區一流的精製咖啡的零售商、烘烤商及一流品牌的擁有者,它的擴張速度讓《財富》、《福布斯》等世界頂級商業雜誌津津樂道。

在一個沒有喝咖啡傳統的國度,賣咖啡的星巴克卻遍地開花。朋友聊天去星巴克、親友聚會去星巴克、商務談判去星巴克,於是,早早地便有了那句“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往星巴克的路上”的具有小資情調的話。然而星巴克的咖啡就一定很好喝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星巴克始終吸引著人們慕名而來,並且成功地改變了無數人的飲品習慣,重塑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重要的是,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文化觸覺。

正如《星巴克:一切與咖啡無關》的作者、星巴克的北美總裁霍華德·畢哈所說,星巴克的成功其實與咖啡無關,而在於星巴克“以人為本”的文化精髓。這一簡單的理念在星巴克被做得很到位。“從本質上講,我們都隻是人。”霍華德·畢哈的這句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在《星巴克:一切與咖啡無關》中,這位星巴克功勳卓著的副總裁提到:“沒有人采購、運輸、烘焙和準備咖啡,我們就不會有星巴克。星巴克的精髓在於:沒有人,就不會有咖啡。”在畢哈管理星巴克的時期,是他一手締造並推行了星巴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有人把星巴克概括為“一家有病毒般繁殖能力和宗教般信仰的公司,一家有靈魂的公司”。星巴克宗教般的信仰就建立在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洞察和尊重上。

星巴克的核心價值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可信賴的產品品質:堅持選用最好(相對於大眾市場而言最好)的咖啡豆。

(2)高度的環保意識:采用更多的環保型設備和包裝材料,大力倡導並嚴格要求能源的節約利用。

(3)對員工和咖啡種植者的人文關懷:向經濟欠發達國家的咖啡種植者支付優厚的采購價格並提供種植者扶植基金;為員工提供最優越的健康福利計劃,並大麵積推行員工持股。 

(4)和諧共處的社區精神:為顧客營造溫馨、自由的消費環境,鼓勵店麵工作人員和顧客交流,讓顧客無論是獨處還是小聚都能怡然自得、融入其中,潤物細無聲地把星巴克變為顧客住宅和工作地點之外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第三地”。

星巴克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在賣咖啡的同時還能輸出文化、觀念,毫無疑問,它之所以能風靡全球,是因為背後有強大的品牌文化在支撐。星巴克還有選擇地參與一些溫情、勵誌的電影和圖書的推廣和發行,這些為星巴克的品牌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增加其獨樹一幟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