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衝任虛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妙方:溫經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口味異常體現髒腑病變
口中有異味是一件挺尷尬的事,但是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飲食沒有規律,導致口中異味的人還不在少數。不過很多人隻是認為口中異味是個人衛生的問題,也有人認為是內分泌失調,具體原因卻很少能夠說得清楚。而在中醫看來,口內的津液與心、肝、脾、肺、腎等髒器是相通的,口中異味往往是內部髒腑出了問題。
口淡——脾胃虛弱
有的人經常會覺得口中淡而無味,食欲不振,這多是脾胃的問題。如果伴有胃部脹滿、大便稀薄、脈細等症狀,則多半是脾胃虛弱,治療上應以健脾、和胃為主。如果伴有疲乏無力、大便稀軟、舌苔厚膩等症狀,並且不喜歡喝水,則多半是脾胃有濕,治療上應以燥濕、和胃為主。
食療:山藥、大棗都是健脾補氣的食物,能夠讓虛弱的脾胃得到調養,將山藥、大棗各10克,放在水中煮半個小時,做成山藥大棗飲,每天飲200毫升左右,大約喝一周,情況就會得到好轉。
除了口淡,如果還覺得身體倦怠、乏力,可以用藿香10克,白蔻仁6克(後下),砂仁6克(後下),炒白術12克,生薏苡仁15克,陳皮8克,神曲10克,山楂(炒香)12克。煎服。
口鹹——腎虛
有些中年人,常會感到口中有鹹味,好像嘴裏總含著幾粒鹽一樣。中醫認為這是因腎虛,津液上泛所導致的。
食療:可以用枸杞子泡水喝,當口中鹹味較重時,口含幾粒枸杞子,待枸杞子軟化後咀嚼咽下。
口酸——飲食停滯
中醫則認為口中發酸的病根在於肝胃不和、肝胃鬱熱,致使肝液上溢、胃酸過多。如果隻是偶爾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飲食過量,不用擔心。如果經常口酸,並且伴有舌苔厚膩、打嗝時有腐臭味等症狀,多是脾胃虛弱。
食療:可以熬山楂水喝,山楂是助消化、解決積食最便宜且很有效的食物。將山楂3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20分鍾左右,在飯後服用,效果較好。
如果同時還感覺到胃脹,可以用雞骨草15克,茵陳15克,胡黃連5克,淡吳萸2克,茯苓10克,佛手12克,枳殼8克,青皮10克,煎服。
口苦——肝脾火盛
口中發苦多為熱症,是火熱之邪內侵的表現,尤其是肝膽火旺、膽氣上逆。熱症患者除口苦外,還會有口幹舌燥、苔黃、喜冷飲、尿少色深、大便幹燥等症狀。
食療:有這種症狀要用小柴胡湯瀉肝火,柴胡10克,黃芩9克,黨參9克,生薑9克,龍膽草9克,半夏9克,大棗4枚,甘草6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每日2次,溫服。
此外,如果膽囊不好的人吃過大魚、大肉後,也會出現口苦症狀,此時可能是膽囊疾病複發,應及時加用藥物治療。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還是中醫行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當你出現牙痛的時候,可以先不用去醫院找醫生,因為中醫的一些小偏方有時也能起到鎮痛的作用。
1 取白酒100克放入杯中,再加上食鹽10克,攪拌,等食鹽溶化後燒開。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注意不要咽下去,牙痛就會立即止住。
取大蒜搗爛,溫熱後敷在痛點上可以治療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狀;
2 把味精按1∶50的濃度用溫開水化開後,口含味精溶液一會兒再吐掉。這樣連續幾次,堅持兩天後牙痛就會消失;
3 牙痛的時候可以切一小片生薑咬在痛處,必要的時候可以重複使用,睡覺時含在口裏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