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韓方專門租下一間畫室,在編輯之餘進行創作。對於一個非全職創作的人來說,堅持這樣的藝術創作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韓方的畫室沒有空調,武漢這樣隨機模式的極端天氣是極大的考驗,但韓方憑借自己對繪畫的熱愛堅持了下來。“我不知道是編輯成就和影響了我的藝術創作,還是藝術創作是編輯工作了另一麵展示?但無論如何,我能做一個好編輯,同時也在盡我的努力做個不一樣的藝術家。”
有人說,韓方的畫作有裝飾畫的意味。在韓方看來,藝術的表達方式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每個畫家追求的境界卻是不一樣的,作畫手段不同,但表現的藝術理念卻是比手段更重要的。正是基於這樣的創作理念,韓方的作品中愈來愈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與反思。?
古老器物,禪意盡現
出於對楚文化和楚藝術的敬仰,韓方在畫布上用古玩表現他所想要再現的文氣和曆史的厚重。他並不認為當代藝術必須要用現代元素來表現。“正相反,那些看似古老的遠古文物,其人文氣息卻是可以穿越空間和今天構成的交融和共鳴的 。”韓方說,選取青銅器那樣具有曆史厚重感的物件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體,能體現出一種別樣的藝術情懷。“文人情懷是一千多年中國文化傳統,而現代人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愈發真誠地渴望這種不一樣的思想境界。”
韓方看了很多東西方哲學大家的著作,他的作品中也表現出理性思考後的成果。“我從23歲就開始讀老子的道德經,而佛教儒家的古籍文化均是我偏好的,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老莊思想。我的畫結合精神上的虛無主義,其實對於人來說,生死隻是相似的概念,我在畫麵上畫物,體現的卻是人對世界的看法。”
韓方的作品中有著相似的地平線,單獨或組合的人和事物並置其上,體現出一種寧靜中的虛空感。他將油畫的背景處理成色彩純度淡雅而寧靜的效果,平塗,筆觸不明顯,處處顯露出文物斑駁的那種滄桑意味來。在韓方“青銅係列”中,那些凝聚著歲月痕跡的鼎、簋、爵甚至是車馬兵戈,均在暗綠和灰白的色塊中交相輝映出沉思且滄桑的意味。他在畫中的布局同時也兼備古代文人的情懷,那些略顯孤高而清冷的器物倨傲在天地一線間,無言中又述說萬千。
韓方說,他覺自己的畫麵越來越有禪意了,某種程度是思考帶來的結果,但同時也是他竭力表現“虛無”的產物。“小時候,我喜歡遠眺地平線,那種虛空寧靜正是我想表達的。而畫中的那些菩薩與和尚,也是作為一種超人的存在,浮雲則是萬事皆流無常駐的象征。”韓方說,自己很熱愛繪畫,最大的心願是期待能夠快樂且虛空地畫下去。“人們總是通過對物質的追求來尋找存在意義,但他們卻不願意承認精神上的自省是更充實的收獲。通過繪畫,我能找到這種意義。這也許就是為何我始終在堅持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