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方:古物新生於禪意
藝術
作者:徐彥
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在湖北美術出版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青年藝術家韓方似乎有另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家道路。也許是這樣一種綜合身份的設定,讓韓方能夠有全麵而超然的視角來審視縱觀自己的繪畫格局。
韓方有著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激情,但他筆下所描繪的物件卻有著另一種獨特的韻味。韓方的油畫作品均以遠古物件為主。無論是那些古舊的青銅物件,戰馬兵戈的圖騰象征,均凝固於單色或純度較低的背景平塗上,顯得低調而又古樸內斂。他說,自己的藝術沒有刻意迎合當下浮躁的社會中最受追捧的流行元素,而是在向曆史的思考和回溯中,在畫布上構建一個自我的、引人沉靜的無我之境。
“曲線救國”的藝術之路
2004年,韓方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他順遂地進入了湖北美術出版社,成為了一名美術編輯。在畢業後的四年中,他在本職編輯工作之餘,一直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道路。很難說,早期韓方在編輯繪製那些有關青銅器文物圖譜的畫冊,對後來他專注於用油畫再現這些文物有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韓方笑稱,用畫圖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也算是為自己繪畫理想的實現打下基礎。
06年的時候,韓方甚至在考慮堅持全職創作,和眾多懷揣畫家和理想的青年一樣決定北漂。“當時不像今天,有較好的大環境,美術館等公共設施發展相對更為完善。當時畫廊和藝術機構也未曾拓展,作為獨立藝術家堅持下來畫畫的人太少,家人堅決反對。”韓方說,自己的父親還是希望自己能過一個普通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韓方越來越不能忽視他內心深處對繪畫的深層次的渴望。做一個安安穩穩的編輯,卻無法忽視越來越躁動的創作欲望。?
那時候他想的最多的就是高更的那幅著名畫作中的標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這些每個處在人生矛盾路口的人都會琢磨的哲學問題,甚至讓他夜不能寐,整夜地看著月亮升起,複又落下,一邊思索著自身個體“存在”的意義。“每個學藝術的學生都有著一個畫家夢。我們學習繪畫的時候,都是立誌要成為大師的。”韓方在相對安逸的生存狀態中反複想起學生時代的信念,由此也造成了他內心的壓力,“我一定得遵循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韓方說,自己是個喜歡朋克搖滾的年輕人,但是同時也對中國文人古典的內斂文化情有獨鍾。在早期,他曾追求迷戀野獸派的風格,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傳統文化的內省與哲思,成為韓方新的發展方向。“我聽的音樂也開始從搖滾樂轉變成關山月、漁樵問答這樣的中國傳統古樂了。某種程度上,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也影響到了自己的藝術創作。”
好編輯和好藝術家
對韓方來說,他的本職工作是湖北美術出版社的美術編輯,畫家和編輯的互補關係讓他在自己的藝術主題擇選上有和專職畫家不一樣的角度。“我當初做編輯確實是考慮到生存問題,許多純藝術的同學不得不麵臨畢業後轉型做設計或教學的選擇。而做編輯,好歹還算的上跟圈內的文氣沾邊。”韓方說,正是因為他有編輯古籍文化相關的書本的經曆,遂逐步深入地接觸到了荊楚文化,這直接讓他產生了對當代藝術的反思和再衍生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