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明:當代藝術之純粹的印象(2 / 2)

在他反複的“疊加”過程中,也延伸出更多的感悟。既要保持著對時代的敏感,又要保持心靈的純粹,於是他開始尋求“空”的狀態。這種內心的空無性是對他內心淨化的一個情感體驗。“從作品的開始直到作品完成這段時間,在我腦海中好像斷了線似的留給我的隻是一段空白”他如此描述他創作時全身心投入的狀態。如呂勝中先生所說:“隻有心裏麵真的空了、無雜物了,才可以裝得下東西”。這種禪悟與容納並不是客觀世界中某些具體的瑣碎的事件或現象,而是通過畫筆在油畫布上的不斷描寫刻畫所產生的對人類世界生命的全部理解、認可與接受。假如把這極為簡潔的圖形符號的反複視為時間的重複,那麼內心的空間就必須有容納。在創作中李明始終堅持背景的純粹,沒有一絲雜質的單色,以此為他所堅持的“空”、“無”在畫麵上的具象化,衣物和棉絮作為主體寄托對象即為“有”。 融合道家思想的“有”“無”相生,想有所表述,須有所空靈。觀者駐足於他的作品前與其產生共鳴,無形之間參與其中,成為他作品的第二作者。

李明試圖表現的思維隨著審美經驗日益開闊,疊加的形式也更加豐富。有時當我麵對這些“站在”對麵“穿著”整齊的衣物和棉絮時。一刹那會覺得那是影射出來衣冠楚楚的“人”。這 “人”並不是具象的,而是一個意念上的通感。會不自主的帶入對“人”的看法。這些“人”有地位的高低,有身份的不同,有貧富的差距;有些排列高低錯落,如城市的繁華紛擾;還有些排列機械化的複製,如現今商品時代的批量化生產。通過簡潔的形式展現出眾多赤裸裸站在消費時代中茫然的世間百態,悵然若失的同時找尋自我的存在價值。

“感受到美而不加入意見是唯一真正對美的了悟”。李明就是這樣純粹的一個人,純粹的蘊育著他的思想,涵養著他的品性,毫無雜質介入他對藝術的了悟。

李明創作感想:

羅丹說過:“發現就是藝術”。無獨有偶在一次硬性被要求逛商場時,冷不丁的意識到商場裏麵整整齊齊的各類衣服的擺放方式,詫異之餘意識到這種重複、疊加的表現形式,還有這種形式給我帶來的內心感受,是一種構圖方式、是一種鋪麵而來的無形的力量,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深深觸動了我內心的創作心弦,我意識到這就是我要找尋的素材與表達方式!

藝術創作於我而言,就似把各式各樣的水注進無數的空杯子之中,然而杯子越空,創作發揮的空間也就越大。也正是這種“空”決定著水的這種深度,而水位的高低——表達內容的多少,會形成一種類節奏關係,一種我不斷追逐的可生長的力量關係,這種類節奏關係就是我的興趣所在,而“空”便成了其中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