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學,一國所有之學也”。既然國學所涉甚多,也關乎國家、社會、個人,盡己之力,人當為之。
近段時間有了國學熱,無疑是好氣象。但不可否認,很多的國學並不純粹,或者說有國學之名而無國學之實,是一種商業化的附屬品,一種商學和企業管理學的變異,比如說把很多的經典都往經營上靠,這就非常的牽強附會。作為一名寫作者,應該對國學有更敏銳的視野,有對國學更深的熱愛。自然應該有對國學有獨特的理解,實踐時讓人耳目一新。
國學,似乎相對於西學而言。個人所見,這是個誤區,狹義的國學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而廣義的國學應該是兼容並蓄的,應該是外來文化為我所用,以中華文化博大的胸懷包容萬千。過去常講,國學包含:儒、釋、道。釋即佛教,也是由印度傳入我國,經過長久時間的沉澱,已成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端國學班開設了《聖經》的文化與智慧一課,也是基於大國學的構想,當然,我們更多的是學習自己的經典,包括五術、六藝。
毋庸諱言,我們某些價值觀和道德信念是有所缺失的,那麼靠什麼來彌補和挽救?除了道德自律,唯有把心靈和目光真正投向曆史深處,投向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國學不可能給我們全部,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儉以養德,修身養性。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足以滋養我們的身心。關於國學,我想借用托爾斯泰的一段話:“他們包含了一些永不消失其溫情與魅力的偉大的東西,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閃耀在寂靜的早晨。他們之中包含的最可貴的東西,是人們那種對於人類永恒秘密的激情探索。雖是外國人的一段話,讓我們想起國學,也會倍感溫暖。
很多事情不是一己之力所能為之,也不是辦國學就能根本改變,但至少,已經有那麼多國學前輩,也有與我一樣的同行者,行走在殊美的國學風景中,不感孤獨。
有一些人,因這高端國學班而有了對文化的向往,有了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有了重拾書本的舉動,我已是很為滿足。?
TA:推廣國學的過程中,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謝仲成:有兩點,一是武大文學院院長塗險峰教授,塗教授是研究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的,但對傳統文化怎樣結合實際,都能貫通的闡釋,給我和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是今年9月,我很榮幸參加由嶽麓書院和鳳凰衛視、鳳凰網主辦的致敬國學—2014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千年學府,幾千年的古老文化在這裏流淌,千年文脈在這裏聚集。
頒獎是在晚上舉行的,這個地方一千年才如此燈光璀璨,天上無數的星星輝映著這片土地上的國學巨星,他們為中華文化嘔心躬耕,因為他們,國學永續,中華猶貴。
我很有幸與這些國學大家包括李學勤、郭齊勇、毛佩琦等麵對麵親耳聆聽這些大家的聲音,我沉醉於這場古典與現代交織共榮的年度文化盛宴中,將是我一生的財富與記憶。
也有讓我心情沉重的時候,主持人許戈輝說,獲獎人數的總歲數達到三千歲,這就是說,國學急需吐故納新,急需傳承之人。
這就給國學推廣者一個緊迫的任務:推廣國學已經事在必行,更有其必要性。?
TA:您參與協辦了本屆楚天少兒詩詞朗誦大賽,您覺得少兒詩詞朗誦大賽的意義何在?
謝仲成:詩歌是有情的,也是無私的。詩詞之美,不分地域、無論老幼。當然,如果孩子從小走近詩詞,走進國學,會起到“幼兒養性、童蒙養正”的作用,也會讓詩詞中美的境界推動人生、塑造心靈。在詩歌之美的浸潤中成長,真如湛然,性德純正,奠定高尚的人格。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孩子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這是我的內心話,他們生活在美好的時代裏,國學又興起,隻要珍惜,更會有內涵的珍貴。盡管我出生在教師家庭,可以比其他同齡人接觸更多的書籍,能夠走上創作道路與此也不無關係,但沒有從小時候深入、係統地學習傳統經典文化,一直引此為憾。
能夠參與這次活動,也彌補了我的缺撼,我從中感到快樂,這種快樂來源於少兒帶給的,也源於少兒對詩詞的熱愛,朗誦現場,不止一次,我情不自禁流下眼淚,詩詞讓我感動,少兒讓我感動。少兒詩詞朗誦的意義在於,能夠表達生活、歌唱生活、感動生活。
TA:謝先生,您還有一重經商身份,商業對於國學,又扮演怎樣的角色?
謝仲成:經商,可以有經濟實力助推國學發展,但不能功利,如果變成“賺錢的國學”,那國學就會走樣、變形。當然我也有困惑,國學與當下的生活聯係依然不夠緊密,讓國學參與提升我們的生活,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