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跨越,新生
封麵人物
所有人都知道,2014年對於李娜來說,既象征著人生的跨越,亦收獲了新生的喜悅。
李娜的退役,讓很多人不知所措。畢竟她在溫網上揮出的最後一拍在人們的腦海裏泯滅不去。或許你不會為她歡呼雀躍、傷心落淚,可你不能否認,正是因為這朵充滿話題的來自江城武漢的網壇玫瑰,讓中國的網球事業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網球是這個星球最普及、商業化程度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而曆史悠久的四大滿貫賽事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奪取大滿貫,曾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網壇遙不可及的夢。李娜在3年內兩次登頂,像是在向錯愕中的人們確認:這是真的。作為一個中國運動員,李娜在全球頂級商業賽事中取得的成就,無人企及。
或許看上去,李娜在職業生涯中開罪了太多人,但在整個民族糾結、漫長的現代化曆程中,李娜叮當作響的“對抗”顯得微不足道,而它的意義,或許超過了她在網球領域獲取的偉大成就。
跨越
李娜在法國奪得自己第一個大滿貫後,李永波說:大滿貫不是世界冠軍,李娜還需要繼續努力,在奧運會這樣的舞台證明自己。這番體現著舉國體育體製價值觀的發言,引起巨大爭議。
但不會有人否認,一項運動商業化程度越高,其整體水平也會越高,無論是歐洲足球還是美國籃球,莫不如此。但是,假如據此推斷,大滿貫冠軍比奧運冠軍含金量更高,運動成就更大,大多數中國人恐怕無法接受。你很難在不同評價體係間談論運動員成就,不如換個說法:李娜已跨入最偉大中國運動員之列,比起奧運爭光旗幟下的鄧亞萍、高敏、李寧,毫不遜色。
在某些方麵,李娜身上體現出了不起的體育精神,這讓她接近於“運動家”的定義。比如追求卓越的巨大動力。放眼國際網壇,30歲以後還在改變核心技術、完成自身提升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李娜做到了,連推動了此次改變的卡洛斯·羅德裏格斯都表示難以置信。“我對她最大的敬意,來自於她年過三十還能有改變的勇氣。”
李娜退役之際,路透社評價她是“中國的象征”。這評價太重,當事人無法承受之重,假如一定要談論李娜對這個國家的意義,是否可以這樣表述:與姚明一樣,她讓世界看到中國體育的另一種可能。
李娜首次圓夢大滿貫的時候,自由的、個人奮鬥式的體育之路,顯得前所未有的美好,奧運冠軍林丹、陳一冰等人都表達了豔羨之情。今日的中國,在體製之外追逐體育夢想的少年漸漸多起來,李娜的故事、姚明的故事、丁俊暉的故事,是如此契合倫敦奧運的口號:激勵一代人。
新生
不出外界預料,2015年的第一個月還未結束,李娜宣布自己懷孕了。
在此之前去上海參加活動,李娜以平底鞋取代了鍾愛的高跟鞋,而且衣著相當隨意,時不時會用外套掩擋腹部。這樣判若兩人的形象難免會讓外界猜測她懷孕了。在那次活動當天,李娜表示會在澳網開賽首日,也就是1月19日宣布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