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隻有買到書回來才是落實到實效,顯然,小李隻是落實了任務,而沒有出實效。其實,隻要多動一下腦筋,小李就可以想到許多好方法來保證完成任務,如:
方法一,打電話給當地的書店,確定哪一家書店有這本書,再去購買。
方法二,上網查找這本書的信息,向網上書店訂購或直接聯係出版社郵購。
方法三,到圖書館查是否有這本書,如果有,就問相關領導可否複印。
小李在工作中缺乏思考,最後導致不能落實到實效。現代職場中很多員工凡事得過且過,雖然接受了任務,但是落實不到位,最終隻是“空折騰”一場。
很多人在思想上有一個誤區,把進行任務的過程與結果混淆或等同起來,認為自己隻要做了老板交代的任務,就是創造了業績,而不管是否得到好的結果。實際上,執行任務隻是結果的一個必要過程,並不能代表結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一旦為自己設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就要腳踏實地地實現這個目標,落實出實效,不被行進中的任何困難嚇倒。
點石成金:
現代企業中,業績已經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在工作中要以結果為導向,向業績看齊,取得成果、創造業績、落實出實效。要符合這些要求,我們應遵循下列幾點:
1.不做苦勞,做功勞
古羅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將軍,跟隨皇帝長年征戰。有一次,這位將軍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提升,便對皇帝說:“我應該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因為我的經驗豐富,參加過10多次重要戰役。”哈德良皇帝卻指著拴在周圍的戰驢說:“親愛的將軍,好好看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
跟隨皇帝馳騁沙場,將軍固然有很多苦勞,但遺憾的是,他並沒有做出成績,並沒有“功勞”作為皇帝提拔他的籌碼。無論是在戰場還是在職場中,都必須懂得“沒有苦勞,隻有功勞”才是生存法則。
2.改變觀念
江蘇雙良集團總裁繆雙大在集團的年終總結大會上就改革問題提出:要改變傳統的對功勞與苦勞的認識。苦勞隻能說明辛苦,而不能說明其成績,功勞是建立在苦勞的基礎上的,有功勞才有成績,才有貢獻。
3.製定業績行為準則
IBM公司的總裁小托馬斯·沃森把老沃森所規定的“行為準則”總結成三點。
(1)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這三點都指向同一個目標:業績!IBM堅持業績至上的公司文化理念,通過對員工的教育使這一理念落實到銷售、客戶服務等實際工作中。正是如此,2008年IBM服務器銷售額占到了全球市場的31.9%。
對任何企業而言,一切必須以業績為導向。因為不看重業績,打造高效執行的想法將成為一紙空文,而業績是企業和員工的生存和發展之本。一家房地產公司的總監曾說:“所有企業的管理者和老板,都隻認一樣東西,那就是業績。老板給員工高薪,憑什麼呢?最根本的就是員工所做的事情能讓企業在市場上得到利潤。”
做事更要做成事——業績比過程更重要
“做事”就是做任務、做過程;“做成事”就是得到實際的成效、結果、業績。一個人做事並不難,社會上、工作中,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難的是將事做成。做事和做成事是兩回事,做事隻是基礎,而做成事才算真正完成了工作。
一個企業要想獲得利潤,個人要想獲得業績,都必須由“做成事”來實現的。所以,作為員工,應致力於“做成事”,而不僅僅是“做事”。
職場魔方:
2007年底,彙源集團計劃去鍾祥投資,占地四百多畝,得知這一消息,該地國土局組成10人的服務專班,用半天時間完成了土地勘測,用1天時間繪出了用地圖。建設、電力、供水、電信等部門,24小時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平整道路、鋪設管道、架通電線,7天之內完成了“六通一平”。在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盡心服務下,投資7億多元的彙源果汁項目,從簽合同到工程開工,僅僅用了17天,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基金,全部免收。當簽訂合同後的第15天,鍾祥市經濟局局長曹世新將項目建設的所有證件和材料送到彙源集團的時候,彙源集團的董事長朱新禮一愣,當他反應過來後,隻說了一句話:“後天舉行奠基儀式。”
鍾祥市贏得了彙源的投資,是因為他們主動做事,而且不停留在“做”的表麵,而是把各方麵的事情都積極做到位,該是各部門以自己的實效贏得了勝利。
對於企業來說,道理是一樣的,老板喜歡把結果、業績呈現給自己的員工,相應地會給他相當高的薪水。而對那些製作表麵功夫,拿不出實效的員工,不但從老板那裏得到的薪水少,長此以往,還可能麵臨被解雇的危險。
做事之前,要了解老板的目的是什麼,找準行動的方向,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到位,也才能做出實效。否則,一切隻能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