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處世——人際關係是一種潤滑劑(4)(3 / 3)

說到底,就是為了得到那一點點可憐的恭維,許多人就自甘墮落,與那些隻會溜須拍馬的阿諛小人為伍。最終結果會是怎樣的呢?顯然,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的背後將是自我淪落,淪落到與那些小人同一層次的地步。還是那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人常常被他身邊的人所同化。這種同化可能是提高了,也可能是降低了。提高還是降低,主要還是看他同伴的素質。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的朋友是他人格的映射。所以,你在結交朋友前,一定要對你想結交的人做仔細的分析判斷。

第75封信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

孩子,當你真正地投入到這個社會時,你會發現一個令人悲哀的事實,這個世界不再讓人擁有一個安靜的可以獨處的地方。我們每天都處於喧囂的人群之中,在這種喧囂中我們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和心跳聲。我們總是被家人、朋友、同事圍繞著,各種關係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罩在頭上。我們的耳邊充斥著噪音,人聲喧嘩,我們忍受著繁忙的工作、家庭瑣事的無窮折磨。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太久,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煩躁,但我們無處躲藏,我們隻有承受。我們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得不到一絲喘息的機會。

在這樣的時候,你就應該找一段時間靜一靜,讓那段時間完全屬於你自己,靜靜地思考一下,好好地傾聽來自心靈的聲音。

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我曾經認為閱讀文學、哲學或曆史方麵的書籍,會有助於保持心靈的寧靜與和諧。但隻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才會得到這種寧靜與和諧。許多著名的作家、詩人都焦躁不安、悲慘痛苦,常因自己的工作而瘋狂或自殺,而且創作本身就需要激情,我們又怎麼能夠指望從閱讀這些書籍來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和諧呢?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不安的當代人的原型。他努力鑽研,精通科學、哲學、數學,但我們也知道,這位痛苦的悲劇英雄,竟然與邪惡力量訂下了契約,以尋求生命滿足。有時候,聽音樂也會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安慰,但這同樣不過是一時間產生作用的東西,隻能暫時安慰我們。在我們內心世界緊張狂亂得難以承受時,音樂可以麻痹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精神得以平息,但同樣這些也是暫時的作用。

既然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是人生中永恒的、根本的、最重要的事情,那麼要想得到心靈的寧靜與和諧,我們又該去何方求索呢?以我幾十年的人生經驗,我認為要想長久地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和諧,就必須向自己的內心去探索。但實際上,真正地轉向自我,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精神上的反省是自我認識的第一步,在孤獨的境界,靈魂進入沉思狀態,內在的自我交流和反省將會帶來精神上的巨大提升。

有了這種自我的心靈交流,你不僅不再感到生活的煩惱,還會以一個寧靜的心態去麵對世界上的一切喧鬧。許多人之所以過著一種憂鬱、煩躁的生活,其原因之一便是他們不能從那些使自己憂鬱、煩躁的事情上解脫出來,因而他們無法使自己獲得心靈上的寧靜與和諧。

一輩子無所成就、庸庸碌碌的人當中,其實有不少人能力很強,但他們總是被環境所擾,整日煩躁不安,處於心態失調的狀態,因而他們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隻要有一個人能幫他們掌舵,能幫他們作計劃,能幫他們將混亂和失調拒之門外;隻要有人能幫他們保持寧靜與和諧,那麼他們也能幹出非凡的事業來。可是,隻有他們自己才能幫自己,隻有他們自己能解脫自己,超越自己。但他們不懂得與自己的心靈交流,所以他們不會成功。

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卻都能與自己的心靈做麵對麵的誠懇交流,他們能使自己的心靈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上保持寧靜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