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稱得上是“傑出人士”的人,基本上可以歸於以下兩類:一種是在社會各領域居主要地位的人,也就是在普通人眼中的那些位高權重者;另一種則是那些才華橫溢的專家學者。當然,之所以稱他們為傑出人士,並不是某個人說了算,也不是某個團體說了算,而是經過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大家公認的。任何事都可能有例外,名聲榮譽這事也一樣,其中也有可能某些人是徒有虛名的。但不管怎樣,你都應該盡可能地多結識這樣的優秀人物。他們之所以優秀,必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
如何才能結識這樣的優秀人物呢?途徑並不是唯一的,可以見機行事。即可以大著膽子毛遂自薦,也可以通過別人的引薦,還可以通過參加沙龍聚會,在一些已經形成的小圈子裏去尋找、去發現。身處其中,你要學會仔細觀察,觀察不同的人,了解他們的人格,了解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你會發現“閱人”不僅是件很有意思的事,還可以提升自己。中國古代的孔夫子曾對他的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說,如果大家在一起,自己一定能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我很認同這句話,每個人都有不同,通過觀察別人,可以學到別人好的東西。對於別人的毛病,自己也會有所警惕,避免這種錯誤在自己身上重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有一件事你千萬別被誤導了。你要清楚,那些所謂的達官貴人俱樂部並不代表就是傑出人士俱樂部。在這幫手握重權、高高在上的人堆裏,並不見得個個都是卓越人物。他們中間也存在一些腦滿腸肥、不通事務、一無是處的草包和飯桶。他們之所以能身居高位,不過是托了祖上的蔭庇罷了。
在真正的“高知”群體裏,雖然不存在不學無術的問題,但這個群體也有它的麻煩之處。通常這些受人尊敬的專家學者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但與人交往卻常常處於低智商水平。雖然他們是很好的行家裏手,但他們往往不是很好的相處對象。他們大都不通人情世故,隻埋頭鑽研自己的專業,很有些“不識人間煙火”的味道。如果你進入到了這樣的圈子中,你就得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記得時不時地從這個圈子裏走出來透透氣,看看外麵的世界。隻有這樣,你才不至於和社會脫節。否則,你“兩耳不聞窗外事”,等你要想再重新步入社會時,你會發現自己舉步維艱了。
不要讓自己深陷於一個圈子中並喪失判斷力,這是交友處世的法則之一。年輕人都想與那些有才華的人成為知交好友,這樣,一方麵既可以學習這些人的才華,另一方麵也可以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在眾人麵前也顯得自己很有才華。不管抱著怎樣的心思,我想說的是,即便和那些才氣逼人、魅力無窮的人物在一起,也不可以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在別人的光芒下喪失自己的思考力,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一個才華特別出眾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人。因為對一些人來講,與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在一起,是件倍感壓力的事,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有點兒像女人大都懼怕槍械一樣,唯恐一個手持槍械的人會突然朝自己扣動扳機,子彈便呼嘯而來。但無論怎樣,結交有才華的傑出人士,對自己卻是件有意義的事。但是不能因為這些人士特別優秀,就隻限於和他們交往,而不再與其他人來往。如果這樣的話,你會為此付出代價,並最終發現這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最後我要說的是,遠離那些事事都恭維你的小人。在信的開頭,我就提到要避免與那些品性不正的人為友。我之所以再三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見的負麵例子太多了。就我認識的人中,有許多位大人物,他們原本不乏自知之明,而且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可就是因為結識了那種品質卑劣的小人後,名譽掃地,自甘墮落,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人最大的、也是最令人頭痛的毛病,就是虛榮心的問題了。有的人就是因為虛榮心,鋌而走險做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最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實事求是地講,和那些無論哪方麵都不如自己的人成為好朋友,其實就是一種虛榮心在作祟。人們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受到別人的敬仰,自己能領導別人等等,那最簡捷有效的途徑莫過於結交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自己當紅花,朋友做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