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立足於價值與責任的守望1(1 / 2)

第十六卷 立足於價值與責任的守望1

第一章 新東方是一項創意產業

新東方突破了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摸索出了一條可能是別人沒有摸索到的新的道路。

為什麼把新東方稱為創意產業?我們也是在人家的技術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是新東方突破了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摸索出了一條可能是別人沒有摸索到的新的道路。我的感覺,每一次突破都是每一次積累的結果。

——俞敏洪在首屆全國創意產業與風險投資峰會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2007年12月15日,中國改革與發展論壇首屆全國創意產業與風險投資峰會在上海舉行,其主旨是讓人們了解創意產業發展的情況,其中新東方、阿裏巴巴、騰訊、分眾傳媒等創意企業與風險投資合演的奇跡,被作為一個個精彩案例來宣傳。

從某種意義上講,新東方如今已是中國英語培訓業的代名詞。但是,新東方能參加創意峰會,說明它有創新,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俞敏洪解釋說,新東方之所以被稱為創意產業,是因為新東方突破了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摸索出一條新道路。而這條新道路形成了新東方特色,後來發展為“新東方模式”,包括“多種流派,百花齊放”和“營銷一種人生精神”兩大內容。

新東方的教學方式靈活,而且創新很多,對於老師的教學風格也是兼容並包,鼓勵百家爭鳴。如果按授課特色來劃分,新東方老師可以分為三個流派:激勵派、學院派和激情派。

俞敏洪是激勵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通過語言的力量調動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注重課堂氛圍。他運用哲理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複興精神,甚至對愛情的不懈追求;他還在枯燥的英語學習中注入幽默、笑話、知識、人生激勵,使得苦悶的學習過程變成追求人生目標的快樂享受。

俞敏洪認為,語言是一種鮮活的東西,是有傳播魅力的,是隨著曆史、社會的變化發展的科學。學生喜歡活的語言,老師用陳舊的語言講課,是沒有吸引力的,所以說內容正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傳播的方式和形式是不是有魅力。他領導的激勵派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中國外語教學的模式,讓課堂氣氛輕鬆活潑,讓老師可以自由發揮,老師和學生都能享受傳播和接受知識的過程,其樂融融。

學院派的代表是胡敏。他寡言少語,身上有股學究氣息,很少說笑話,講課也不像激勵派那樣激情四射、妙語連珠。但是,他嚴謹的風格和縝密的思路征服了許多聽慣激勵派老師談笑風生的學生。

新東方曾經有位學員在給老師評分的時候,先對其他幾位老師大加讚賞,充滿溢美之詞。但是他認為,其他老師本來都可以得4.5左右的高分,而在他聽完胡敏老師的講座之後,隻給他們打了4.0分,給胡敏老師打了5.0分。他認為並非其他老師不夠優秀,隻是與胡敏老師比較起來還是有差距。雖然這隻是某位學生的個人之見,但是胡敏“學院派”的魅力顯露無遺。

激情派是江博創立的,主要是指他的“激情新概念英語”。他講究激情演繹、審美教學,所以他的風格介於激勵派和學院派之間,立足於從本質上尋找中國學生多年來學不好英語的症結所在,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巨大潛力。早期新東方條件艱苦,江博老師的“教室”是中關村禮堂二樓左右兩條狹長的過道,開始是隻能放32排、73個座位的“小教室”,後來換到32排,能放101個座位的“大教室”。由於距離太遠,後排的學生為了看清講台上的他,不得不用望遠鏡來縮短與“崇拜者”的距離,可見其追隨者甚眾。

這些流派風格各異,百花齊放,形成了新東方多元化的教學風格,也造就了一大批“明星老師”。每次培訓結束,學生都爭著請老師簽名、和老師合影、給老師獻花。這儼然成了追星族和明星的關係,難怪有人笑稱“新東方的三尺講台是一個造星T台”。

各流派多元化的教學風格和教師實力是新東方成功的法寶。但是,新東方能穩居國內英語培訓老大的地位,僅憑一件利器是不夠的,它還有一樣獨門功夫,就是在給學員們傳授知識的同時,通過有教育意義的勵誌教育,在學生心中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