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芒果台和央視終於相愛了(2 / 2)

更重要的是,湖南衛視,提供的不隻是節目,而是“另一選擇”,是另一種文化輸出。在湖南衛視崛起之前,內地電視台的數量不少,但它們不過是央視之外的“另一個電視台”,而不是“另一選擇”,它們的框架、秩序,和央視沒什麼兩樣,區別隻在於投入的多和少,規模的大和小,它們像俄羅斯套娃一樣,可以一個套進一個,最後聚合成一個大人偶。

湖南衛視則奉獻了另一選擇,用“現實、表麵、瞬間、感性、快樂、平等、簡單、機械、重複、大眾”取代了“深刻、精英、曆史、永恒、優越、成熟、絕對、唯一”。湖南衛視關注的是市民文化,是青年人的喜好。就連紅歌,他們也提供了另一種唱法。

人們敏銳地覺察出了這種價值觀、趣味的不同,而價值觀的不同,是比收視率更致命的差異。所以,人們認為央視必然要打壓湖南衛視,網絡上一度流傳著一個帖子,關於湖南電視台所遭受的打壓,包括後來的“超女”、“快男”為什麼讓人覺得少人關注,都被認為是央視從中作梗。

真的有敵意嗎?沒有嗎?有嗎?沒有嗎?這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當湖南衛視變得足夠強大之後,當它開始影響內地的電視格局,影響電視節目取向,央視和湖南衛視之間是不是有敵意,已經毫不重要了,兩個強人之間,其實是沒有敵意的,所有的強人,在利益訴求上都是一致的,合作比摩擦更符合利益擴張的需求。

何況,在他們的對麵,已經出現了一個新的共同敵人,那就是新媒體。前兩年,一則新聞廣為流傳:艾瑞谘詢的電視機開機率調查顯示,過去三年,北京電視機開機率從70%下降到30%”。盡管艾瑞傳播後來出麵澄清,說他們從未發布過電視機開機率數據,“正確的數據是CTR發布的如下數據,2009到2012年,北京晚間電視機日均開機率從32.5%下降到31.5%。”但假新聞有真實的心理依據,在人們看來,電視已經步入漫長的黃昏,衰微是遲早的事。

其實,真正進入黃昏的,是從前概念上的電視和電視機構,現在當我們談論電視時,其實是在談論“新電視”,新的播出方式,以及新的觀看體驗。春晚、《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顯示了這種體驗是多麼重要。不論央視,還是湖南衛視,都得轉身成為“新電視”,一種消除了地域、出身、行政特色的電視,在這種顯而易見的未來之前,合作比敵對更重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