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歡迎來到2073(2 / 3)

金發碧眼的美女會不會消失?

答案:會,也不會……金發和藍眼兩項身體特征都是由所謂的隱性基因決定的。想要生出金發寶寶,那麼父母雙方都要具備金發這一特征。全球總人口中,金發者和棕發者的比例是1:100,藍眼者大概占10%,未來60年,世界人口將由65億上升至90億,不過增加人口中絕大部分會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棕發人種。所以按照統計學的觀點來講,生出金發碧眼寶寶的概率很低:如果父母雙方均為金發碧眼,那麼沒問題,孩子100%會具備同樣的特征,但如果父母都是棕發,那麼寶寶擁有金發藍眼的可能性就隻有25%了。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慨歎格蕾絲·凱麗和凱瑟琳·德納芙之後再無金發美女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尋找稀有物種一直都是人類曆史的一大特色,這與達爾文物種進化和物種多樣性的觀點完全一致。矛盾的現象就此產生:金發碧眼的女性越稀少,她們對異性的吸引力就會越大,所以她們的基因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被傳播!

人類能否不借助醫療手段生育?

人類的生育能力從50年前起就已經開始下降。1978年,有3.6%的婦女表明自己不具備生育能力,1988年,這一比例為6.3%,1994年則上升至11.9%。而在男性中,我們也觀察到其精子的數量和質量也在半個世紀內下降了50%。現在,有2%的新生兒為醫療輔助生殖(試管嬰兒、人工授精)的產物。“60年後,該比例有可能會達到10%。”法國婦科醫生多米尼克·科內特預測。導致這一結果主要有三方麵的原因:環境因素(硝酸鹽、農藥、陽光輻射)、生物因素(病毒、細菌)和社會因素(肥胖、煙、酒)。

定製小寶貝?

目前,生物學家已經完全能夠挑選胚胎性別,並且準確率可達99.9%。2011年,人類首個“藥用嬰兒”在法國誕生,這個嬰兒在胚胎時期便接受了完整的基因測試,確保不具有像他姐姐一樣的地中海貧血基因,並且能夠與姐姐配型成功,在出生之後將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捐獻給姐姐,治療姐姐的先天性貧血。

人類對植入子宮前的胚胎診斷技術控製十分嚴格,除極特殊的嚴重基因疾病外不可隨意使用。但是並非所有醫生都能遵循這一職業操守。例如加利福尼亞的斯坦伯格診所就已將篩選胚胎性別市場化,以1.8萬美元的價格為準父母提供該服務,每年的顧客量可達700例。2009年,傑菲格·斯坦伯格醫生甚至開始向顧客推薦起“定製”孩子眼睛顏色的特色服務,在受到大眾口誅筆伐後才有所收斂。如果未來真的能夠“定製”小寶貝的身高、智力、美醜,那得有多少準父母趨之若鶩呢?

製造器官?

取一隻已死的腎髒,剔除腎髒中所有的細胞核,然後將一隻成年白鼠的幹細胞植入該腎髒,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後再把這隻人工改造過的腎髒放回白鼠體內,我們會發現這隻腎髒不但可以過濾血液,還可以排出尿液。

造血幹細胞是現代基因療法的必備要素。從患有基因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造血幹細胞,然後在試管中對基因存在的缺陷加以糾正,再將改造好的基因重新植入患者體內就能達到治療的目的。雖然前期實驗的效果並不理想,但是科學家們絲毫沒有放棄。大量的試驗表明,造血幹細胞確實具有修複和活化器官的功能,是對抗帕金森綜合症、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和其他罕見基因疾病的最有效途徑。

讀心術,有沒有可能?

很難說今後對犯罪嫌疑人的腦部掃描會不會成為法庭上的呈堂證供。但可以確定的是,神經係統科學在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推動下取得顯著的進步。目前,科學家已經發明出一台連接著掃描儀並帶有信息模型分析器的計算機,它能夠重新構建出受試者描述的影片圖像。另有一家美國研究機構實現了讓四肢癱瘓的受試者用思維控製機器手拿取玻璃杯,並插入吸管喝水的實驗。還有不少研究團隊致力於睡眠中的大腦圖像分析,試圖解讀人類夢境。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毫無障礙地和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的病人,或者重度昏迷中的病人交流了。甚至,還能讀懂鄰居的想法……噢,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

我們會不會都變成機器人?

人工智能界領軍人物雷·庫茲維爾預言,機器將在20年後超越人腦。

自古以來,醫療技術都是以醫治受損的身體為對象,但是未來它極有可能會突然朝另一個方向發展,那就借助電子芯片提升人類能力,讓人們在一定程度上都變成“機器人”。你覺得這個想法很不現實嗎?那你就錯了。因為人類機器化的嚐試早已起步。雷·庫茲維爾的技術奇點理論得到了互聯網巨頭穀歌的傾力支持,目前,雙方正在合作研究有關機器學習和語言處理方麵的新項目,以便將來讓機器和人腦進行一場大PK。像雷·庫茲維爾這樣的預言家並不孤單,世界上還有成千上萬的研究者對實現人類和機器的功能互補情有獨鍾。

其實,我們的認知能力正在悄悄地隨著我們創造出的技術而發生改變,比如互聯網的使用改變了人腦的原有記憶模式。2012年3月,《自然》雜誌發布了神經係統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兩隻白鼠的大腦連接在一起,兩者便可以保持行動上的一致。未來,人類的大腦也許就可以和互聯網結為一體,變得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文明

女人將統治世界嗎?

弗洛伊德曾說過:“女人想要成功的欲望就是一種神經官能症。”看看現代社會裏,這一病症在女人幫中是如何廣泛吧。未來的女性將比男性學曆更高,她們將在企業界馳騁,收起羞澀,大膽爭取與男性同胞同等的薪水和職位。未來,年輕的女總裁們將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生孩子的時機,因為她們可以冷凍卵子,孩子的爸爸將會休產假在家照顧孩子。沮喪的男人們可能會創建反女性聯盟,爭回自己的地位。他們會得到女性的鼓勵,因為她們很清楚,一個幸福的男人要比一個痛苦的男人更好相處。然而真正的戰爭,即家務分擔的戰爭還會牽扯不少的血淚。誰會真正相信,60年後,男人會毫不抱怨地在家拖地呢?

人們還用上學嗎?

未來的學校將是一個開放的場所,在那裏,學生不光能接觸到老師,還能碰到各類職業人士、各個年齡層的人,甚至自己的爸媽。個性化的學業設計能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能培養能力。有序展開的大型講座將在階梯教室進行,麵向各個年齡段的大眾。學生將在自己的電腦上創建屬於自己的文獻資料庫。此外,跨學科項目將學生分成小組,由多個教授或是外界成員主持,學習的結果可能是一份陳述、一部影像、一份報告甚至一場演出。大部分學習都是在學校外進行的,尤其是青少年時期以後的學習,比如到外國實習、在某些協會裏進行公益服務、在企業內部學習考察等。教師們也同樣將在學校之外工作,以便於自我提升以及陪伴學生學習。

總之,隔離於社會變化之外的學校象牙塔將在全球化、新科學技術以及個人自由的浪潮中完全改變。

妓女會失業嗎?

有人認為,自從2010年性愛機器人Roxxxy亮相後,性愛革命就開始了。美國工程師海因斯發明的性愛機器人Roxxxy身上裝有傳感器,它的三圍無可挑剔(身高1.73米,體重54公斤),它不隻是一個充氣娃娃,而是一個真正的性愛伴侶,能夠傾聽、交談、睡覺以及做其他很多事情……很快Roxxxy就會和它的男性及女性機器人同胞們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如今天隨處可見的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一樣。“到2050年,性愛機器人將能采用2000多種體位。”哲學家貝爾納·安德魯預言說。它們會讓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妓女退休嗎?

在日本和韓國,一些紅燈區已經推出了機械性愛服務。研究者認為,未來我們的做愛方式將會改變。我們很快會加入性愛工具,比如植入物、振動按摩器、化學品以及伴侶機器人,以便獲得各種不同的快感。

未來還會有窮人嗎?

國際組織的雄心壯誌是把極度貧困(每天少於1.25美元生活費)率從2010年占總人口的21%減少到2030年的3%。幾十年時間將足夠消除極度貧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計劃在1990至2015年間將極度貧困率減半,這個目標提前五年就完成了。“我們不能以此類推”,經濟學家多克德謹慎地說,“減少貧困主要是針對中國、印度和巴西而言。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這些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而不是取決於國際援助。”自從西方遭遇經濟危機以來,國際援助也在減少。貧困主要在馬裏、蘇丹等被戰爭累及的國家蔓延。隻有在一個永遠和平的世界中,談論消除貧困才有意義。

以蟲為食?

你能想象盤子中的是螞蟻、蝗蟲和蠍子嗎?這可不是什麼腦殘節目推出的新菜單,而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建議,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70億增長到90億,而吃昆蟲能夠保證全球人口的糧食需要。昆蟲是一種健康的蛋白質來源,也是優質脂肪、維他命和礦物質來源,養殖昆蟲對環境的影響也很小。生產1公斤牛肉需要8到10公斤植物,而養殖1公斤黃粉蟲隻需要2公斤植物。自2011年起,歐盟開始提供資金支持昆蟲間接食用研究,就讓我們期待以蟋蟀和黃粉蟲為原料製成的美味菜肴吧!

電視機將被丟進垃圾桶嗎?

電視機一呼百應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新興傳媒渠道(遊戲機、平板電腦、手機)的爆炸式發展葬送了電視機。最終,電視機將從我們曾孫的客廳中消失。

幾十年後,觀眾們將從掌握國際媒體資源的超級公司手中購買定製服務。如今的電視台將讓位給一個巨大的世界市場,這個市場將專門為裝備齊全、不斷出行的顧客提供定製節目。

藝術也將數字化?

隨著你走進展覽館,入口屏幕上一個沉睡的女人也醒過來注視著你,就仿佛蒙娜麗莎的眼睛一直追隨著你。歡迎來到數字藝術時代!新科技的湧現總會激起藝術革命。人類數千年的藝術令人頭暈目眩,在未來,人們也將繼續繪畫,但使用的工具將是數字調色板,人們也將繼續創造雕塑,但將使用3D製圖軟件。未來的藝術品將安裝傳感器,能夠“看”、“感覺”和“聽”,並對環境做出反應。未來的藝術愛好者不僅能夠在博物館和畫廊欣賞數字藝術,還能通過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連接藝術平台來欣賞藝術。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Fresnoy院長阿蘭·弗雷謝爾設想:“未來的雕塑將被送入衛星軌道,圍繞地球運動,人們可以用望遠鏡觀察它們。”

未來的城市是什麼樣子?

沒有人能預言未來,因為未來充滿無數可能。因此我們隻是在設想。一種設想就是一個使用特殊材料建造的城市,這些材料不僅不會危害環境反而能造福環境。樹木將是建築的結構,建築上覆蓋薄膜,能夠讓建築物呼吸透氣,這就是仿生學的原則。100年前,預言人類有天會登上月球的人會被認為是瘋子。然而大自然是一個有著30多億年研究曆史的活體實驗室,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模仿生物來為未來做準備,如果我們願意的話。

未來城市裏將出現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室,城市藝術將比現在更富魅力並且成為潮流。城市裏會舉辦各種展演慶典,城區的文化生活會非常豐富。城市將不再是一個充滿敵對的地方,而會成為一個放蕩不羈的藝術中心。在對藝術的狂熱中,城市居民也向所有人敞開心扉。他們不再封閉在自己的小宇宙中。城市將對所有人開放,外來的人們能重新發現遺失的美好——團結互助、人情溫暖。2073年的城市就像一個所有居民都相互認識的村莊,成為人類理想的棲居地。

登上火星?

2073年7月21日,Enterprise號飛船。美國人喜歡做有象征意義的事,這真讓人煩:火星計劃實施的日期恰恰是阿姆斯特朗登月104年周年紀念日。登上火星的隊員組成:兩個歐洲人、兩個美國人、兩個俄羅斯人、兩個中國人、兩個印度人。他們搭乘的火箭將於格林威治時間11點在圭亞那的庫魯火箭發射基地發射。進入地球軌道後,火箭將花兩天時間到達Enterprise號飛船。這艘巨型飛船是分四階段組裝而成的,最困難的部分在於為它裝上電力推進艙,電力艙配有核反應堆,它的耐久力必須足夠到達火星。飛行員首先檢查停在20萬公裏高空的飛船的狀態是否良好,然後向火星進發,這次飛行的時間長達六個月,中途停靠兩次進行補給,第一次停在一個拉格朗日點上(在這一點上,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物體保持穩定),第二次停在一個名為ET-254的小行星上。這兩個為登陸火星準備的跳板分別建於2067和2070年,上麵建設了休整營地,團隊成員能在那裏躲避宇宙射線恢複身體健康。